盛唐是唐诗发展的最为繁荣的阶段,名家辈出,高手如林。在这一风气影响下,江西文坛也悄然崛起,涌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诗人。中唐以后,更形成了赣西、赣北、赣东三个颇具规模的诗人群体。其中,最负盛名的有刘眘虚、卢肇和郑谷。
盛唐诗人刘眘虚
刘眘虚,字全乙,生卒年
月不详,大约活动在唐玄宗开元(713—741年)前后,唐新吴县(今奉新县)人。他幼年时即很聪敏,9岁即能作文,以此受到皇帝召见,拜为童子郎。开元十一年(723年)进士及第,任洛阳尉,后升迁为夏县令,官至崇文馆校书郎。这期间,他和当时著名的诗人王昌龄、孟浩然、高适等有过很密切的交往,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孟、王、高等人的诗集中便保留了他们寄赠或酬答刘眘虚的诗歌。刘眘虚对校书郎的工作不大满意,为此,高适还曾婉言劝告过他:“昔日京华去,知君才望新。应犹作赋好,莫叹在官贫。”[1]但他性情高古,不慕权势,因此仕途很不得意,后来终于辞官而去,流落于江南一带,啸傲江湖,寄情山水,与著名诗人贺知章、包融及书法家张旭交游,世称“吴中四友”。可惜天年不永,54岁就去世了。他的诗集早已散佚,与他同时代的诗人殷?编辑《河岳英灵集》,采录了他11首诗,《全唐诗》则收录了15首。他的诗风接近王维和孟浩然,深受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影响。殷在《河岳英灵集》中评论他说:“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十数人,然声律婉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按:南朝齐武帝年号)以来,可杰立江表。”
刘眘虚的诗歌,大致分两个阶段。离开长安之前,他一直持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他的朋友阎防当时寄住在终南山的一所寺院中读书,他写了一首诗《寄阎防》进行劝慰,鼓励朋友“应以修往德,亦惟立此身”。经历了坎坷的仕途生活之后,他的作品便大多抒发自己对幽深清远的林下风流的向往与追求。如《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此外,还有一些残句,如:“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驻马渡江处,望乡待归舟”,都反映出他思念故乡、厌倦仕途的情怀。
注解:
[1] 高适:《别刘大校书》,见《全唐诗》卷214。
实习编辑 白文军 海丽苏
内容把关 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