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江西词人中另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是姜夔。
姜夔(约1155—约1221年),字 章,一字石帚,别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波阳县)人,为唐德宗朝宰相姜公辅之后。姜夔出生时,家道早已中落。姜夔父亲名噩,以新喻丞擢知
湖北汉阳县。姜夔幼年即随父受教,深受父亲的影响,对音乐歌舞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又具备了较深厚的文学素养。不久,父亲去世,他由姐姐抚养。经亲友介绍,他就学于千岩老人萧德藻。萧德藻是当时的诗词名家。当时人称“中兴四大诗人”,原本是尤袤、陆游、范成大和萧德藻四人。后来,杨万里在诗坛上崭露头角,以更高的成就饮誉文坛,从而替代了萧德藻的位置,所以“中兴四大诗人”才改称“尤杨范陆”,但萧德藻仍旧有相当高的声望,以至杨万里一直仍将“尤陆范萧”并提。
姜夔是位很聪慧的青年,因而深受萧德藻的器重和喜爱,萧德藻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他。但他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只知在他的诗词和音乐的天地里寻求寄托,所以一生都很困顿。他自青年时起开始出游,足迹遍及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结识了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许多诗词大家,受到极大的教益。
姜夔是格律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他精通音律,他的词常常精心地构成一种清幽峭拔的境界来寄托自己落寞的心情,并借助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以动人的情态,在语言上又多用单行散句,借鉴江西诗派的诗法,在声律上间或地引入拗句拗调,以矫正婉约派词作中平熟柔媚的作风,所以在南宋词坛上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姜夔对宋词的另一贡献,是为词创作了许多新的曲谱。在宋代词坛上,有这种能力的词人只有北宋的周邦彦和姜夔。词至南宋,已发展至高峰,但一般词人只是依传统词格填词。姜夔则于通用的词调之外,每自制词牌新调,他自己还能吹弹伴和。他还按词意表达的需要,对一些旧调进行了成功的改造。这些虽然是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但对宋词的发展无疑是有相当积极的作用的。他这些自度曲又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感喟有密切关系,如他22岁游扬州时,见被金兵两次掳掠后的繁华都市,已是一片破败,强烈的黍离悲感,促使他创作了词作《扬州慢》,并自制了这支新曲: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全词以强烈的对比,将自己家国之恨、哀世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作。《白石道人歌曲》中收他的词作80首,其中17首附有曲谱,《扬州慢》、《凄凉犯》、《暗香》、《疏影》等14首则是他自己所创制的。
姜夔影响了一大批词人,如张辑、王沂孙、张炎等。直至清代,还影响着著名的浙西词派。但这样一位对中国文学和音乐都有过杰出贡献的词人,结局却非常悲惨。在饱经颠沛流离的困顿生活之后,竟默默地卒于临安(今杭州市)的一家旅店中,得友人捐助,才得以就近安葬,后人甚至很难考证他确切的卒年,千古之下,都教人扼腕叹息。尽管如此,他的成就却一直为后人所推许。宋翔凤《乐府余论》评价说:“词家之有姜石帚,犹诗家之有杜少陵,继往开来,文中关键。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国,皆借托比兴于长短句寄之。”戈载《七家词选》则说:“白石之词,清气盘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其高远峭拔之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词中之圣也。”他们都一致肯定了姜夔在中国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实习编辑 白文军 海丽苏
内容把关 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