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源头演变及成就  
  经学与哲学  
  史学与地理学  
  文学与音韵学  
  科技与医药  
  戏剧与艺术  
  宗教与堪舆术  
  方言  
  民情风俗  
  名胜与文物  
  研究回顾  
  土特名产  
 
 
  首页>>江西文化>>文学与音韵学
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根据当时戏曲家如关汉卿等人的戏曲作品的用韵编辑而成的韵书。周德清(1277—1365年),字日湛,号挺斋,高安人。他不是当时有一定地位的文人学士,所以关于他的生平经历,文献上很少记载。《中原音韵》初稿完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曾抄写了数十本在外流传。至元统元年

(1333年)才修改定稿,并付梓刊印。全书共两卷,前卷为韵书,后卷为附论,列《正语作词起例》及作词诸法,讨论作曲的方法、用韵及语音上的某些问题,带有明显的曲学理论性质。

《中原音韵》是为规范北曲用韵而作的。序言中说:“言语一科,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也就是说,戏曲家创作时必须以中原语音作为用韵的依据。所以,在《中原音韵》成书后的许多年代里,戏曲界无论作曲或演唱,都是依据它来正音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原音韵》在促进戏曲用韵统一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加上它所定的韵部和声调,大半与现代北京音相符,因而也成为探讨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形成和演变的重要资料,在汉语语音史上有很高的价值。

《中原音韵》的另一个贡献,是在编排体例上的大胆革新,为韵书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实用的体例模式。全书分19韵,四声不分立,韵目都用两个字标出,如“一东钟”、“二江阳”、“三支思”等等;其次是平声分阴阳,将入声分别派入平、上、去三声中,成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个新的四声系统。比较旧的韵书来说,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实习编辑 白文军 海丽苏

内容把关  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