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隐与佛道风气笼罩江州
这里所说的江州,特指寻阳郡庐山周围地区。
"金陵六代,代促时薄,臣以功危,主以疑惨",这是六朝时期政局的特点。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批不愿冒险角逐的人士退隐山林,另一些对儒学困惑的人士,试图到佛道宗教中寻求答案,寻求自身烦恼的解脱。这股
士风是文化中的新趋向。
寻阳庐山成为退隐与佛道信徒的理想去处,与其地理位置有关。它上接荆襄,下蔽建康,大江隔开了中原的战乱,进出有航道之便,宁静而不闭塞。山中风景秀美,粳香药灵,幽然为神仙窟穴。所以这里成儒佛道文化人士乐栖之地。江州刺史王凝之,是五斗米道徒;庐山简寂观的陆修静,是南天师道的代表人。周续之、刘遗民和陶渊明并称为"寻
晋代陶渊明的醉石(在今星子县栗里。传说他"醉辄卧石上")
阳三隐"。柴桑县翟氏,是晋宋间的隐士世家,祖孙四代人遁居山林,逃避征聘。影响最大的是高僧慧远。他逃避战乱,从西北至襄阳,再到寻阳,得到江州刺史桓伊帮助,建东林寺定居下来。凭其内通佛理,外善老庄的学识,使东林寺成了江南佛教的活动中心,不少官僚和儒家学者,"弃官舍缘,来依远师",据说有123个信徒和慧远结白莲社,期生西方净土。师事慧远的南昌人雷次宗凭其切身体会,在《豫章记》中说,豫章人"多尚黄老清净之教,重于隐遁,盖洪崖先生、徐孺子之遗风"。这个评述不是没有根据的。
实习编辑 白文军 海丽苏
内容把关
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