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人才特盛于江西
两宋的科举考试空前繁盛。江西各州县经济振兴,家族书院林立,培养出大批饱学之士,进入科场,中高科,获官爵。依光绪《江西通志》所记,北宋时得进士1
745人,南宋得3 697人,共计5
442人,以68县平均,每
县约80人。新城县,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建县,是当时倒数第二个建县的,但是发展很快,"终宋之世,乡贡士累百数,南宫首荐者三人,登进士第者六十余人。邑在万山之间,为文学之懿于东南,在甲乙之目矣"[1]。大批的进士登上政坛,跻身学术,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篇章。
任宰相、参知政事的显宦有25人。欧阳修、王安石、陈恕、曾布、周必大、文天祥等都是著名政治家。李觏、陆九渊、李燔、张洽等是著名思想家。晏殊、曾巩、黄庭坚、洪迈、杨万里等是著名文学家。乐史、刘恕、刘攽、刘敞、徐梦莘等是著名史学家。王克明、陈自明、侯世昭等是医药专家。孙义伯、周执羔是历算家。侯叔献、余良肱是水利专家,等等。群星璀璨,人才辈出,留给世人深刻难忘的印象,一个群体性的特征被筛选了出来。南宋嘉定初年,蜀人李道传因评议杨万里谥号一事,综论了江西人物全貌。他说:
窃观国朝文章之士,特盛于江西,如欧阳文忠公、王文公、集贤殿学士刘公兄弟、中书舍人曾公兄弟、李公泰伯、刘公恕、黄公庭坚。其大者古文经术足以名世,其余则博学多识,见于议论,溢于词章者,亦皆各自名家,求之他方未有若是其众者。然尝论之,此八九公所以光明俊伟、著于时而垂于后者,非以其文,以其节也。盖文不高则不传;文高矣而节不能与之俱高,则虽传而不久。是故君子惟其节之为贵也。此八九公者……皆挺然自立,不肯少贬以求合。……南渡以来,世不乏人。求之近岁,若宝谟阁学士杨公者(指杨万里--引者注)其真所谓有是文而有是节者乎!李道传的看法,经朝中大臣议论一致同意,最后皇帝批准,给杨万里谥"文节"[2]。李道传所揭示的"文与节俱高"、"不肯少贬以求合"的特色,是江西人物的主流形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有学识,重节操,能抗黑暗,不与腐臭同流合污,这是古昔圣贤推崇的高尚人品。汉的南州高士徐孺子、晋的靖节先生陶渊明是这种人,明代的宋应星、汤显祖也是这种人,南宋文天祥则是最杰出的典型。这种人品超越时空,对今人仍有借鉴意义。
注解:
[1]
虞集:《新城县学记》,见光绪《江西通志》卷71。
[2] 杨万里:《诚斋集》卷133,《谥告》。
实习编辑 白文军 海丽苏
内容把关
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