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源头演变及成就  
  经学与哲学  
  史学与地理学  
  文学与音韵学  
  科技与医药  
  戏剧与艺术  
  宗教与堪舆术  
  方言  
  民情风俗  
  名胜与文物  
  研究回顾  
  土特名产  
 
 
  首页>>江西文化>>生态环境
邓公银场的高额经济效益


    秦汉之后,江西的矿冶业有淘采沙金、铸造铜钱、利用煤炭等事迹。进入唐朝,矿冶业全面发展,金、银、铜、铁、锡都在开采利用,尤以银矿占据显要地位。唐高宗时,饶州乐平县人邓远奏

请开采银矿,获准设置邓公银场。该矿产量旺盛,“每岁出银10余万,收税山银7 000[1],占全国税银总额12 000两的58.3%。银矿开采冶炼业带动了当地其他行业的发展,不久即以邓公场为中心建立德兴县。

唐代江西的铜矿生产比较兴盛,在洪州、袁州、饶州、信州境内共有6个官营铜矿,而饶州占3个。从唐中期开始,于饶州设永平监铸铜钱,每年铸钱7 000贯。这是江西在西汉时刘濞铸钱于西山之后,开始进入铸钱业生产的第二个大阶段。到了五代的南唐统治时期,永平监铸钱量增至每年6万贯,在财政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大。

   

    注解:

    [1] 《元和郡县志》卷28 。                                            

 

实习编辑  白文军  海丽苏

内容把关  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