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代江西的采矿冶铸业以产量丰、技术先进
著称。金、银、铜、铁、锡等金属矿,煤炭、瓷土、石灰石等非金属矿,普遍开采利用。饶州兴利场、信州铅山场的铜矿及胆水浸铜技术,最有代表性。铅山场在今铅山县境内,兴利场在今德兴县境内。铅山场与广东的韶州岑水场、湖南的潭州永兴场并列为全国三大铜矿。铅山场采铜最盛时“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岁额19万公斤。铅山场与兴利场利用胆水浸铁炼铜,在世界冶金技术和化学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详见本书第六章第一节)。
冶炼的大量优质铜,运往饶州永平监铸钱。由于原料充足,铸钱量猛增,宋初为30万贯,后期达61.5万贯,成为铸钱的中心重地。于是,宋王朝管辖矿冶铸钱的最高机构——“提点诸路坑冶铸钱司”,长期设在饶州。永平监备有运料船280只,往返于鄱阳湖上,或把江西、四川、湖南、广东、广西开采的铜、铅、锡、铁等原料运来,或将光洁精好的铜钱输往汴京,帆樯相接,繁忙兴旺。由此使得朝廷对江西的关注更趋紧密,而江西对朝廷的倚赖也相应增强。
除永平监之外,江州、虔州(南宋改名赣州)、临江军(治今樟树市)、抚州等地,也设置过铸钱监。官府设监大量铸钱,百姓则在山里、船上私铸铜钱,就地取材,“比屋私铸”,对抗官府。
南宋以后,铜矿业逐渐衰退。到了元代,江西的银矿业再度兴旺,赣西上高县蒙山银矿常年炼银500锭~700锭(每锭重50两),远远超过云南、广东、安徽等地银矿产量的总和。蒙山炼铸的银锭,运往大都,或藏于皇室贵族家中。1977年吉林省农安县出土两枚蒙山银锭,为世人认识蒙山银矿和元代的钱币制度,提供了珍贵实物。
江西蒙山银场铸的银锭(采自《中国钱币》1986年第3期,《元代蒙山岁课银锭的发现和研究》)
明清时代,江西的煤矿、铁矿受到注意。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出现开矿的热潮,被封禁的矿山逐渐开禁,听民开采矿物。清代后期,萍乡安源煤矿、大庾钨矿登上历史舞台,对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实习编辑 白文军 海丽苏
内容把关 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