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源头演变及成就  
  经学与哲学  
  史学与地理学  
  文学与音韵学  
  科技与医药  
  戏剧与艺术  
  宗教与堪舆术  
  方言  
  民情风俗  
  名胜与文物  
  研究回顾  
  土特名产  
 
 
  首页>>江西文化>>经济与哲学
陆学在江南的传播


陆九渊在贵溪县象山讲学五年间,弟子数千人,盛极一时。但陆学思想的传承,主要在江西、浙东等地,《宋元学案》中立传介绍了数十人。

江西的陆学传人,突出者有傅梦泉、严松、邓约礼、傅子云等。傅梦泉,字

子渊,南城人,淳熙二年(1175)进士。学于象山,得其入德之方,笃守义利之辨,刚介有立,严守师说。陆九渊论及门之士,以梦泉为第一。他教学于衡阳,“士人归之者众”。任宁都县令,首重道德教化,周必大评议他“有西汉循吏之风”。卒后,州县人士绘其像于学校而祭祀之。40余年后,地方长官将梦泉的学问操行奏报朝廷,“有诏建祠于邑之玉虚观侧”

严松,字松年,临川人。师从梭山陆九韶,深入探寻儒经义理。他曾问梭山:孟子说诸侯应行王道,这是指崇尚周王室呢,还是指由此得天下?梭山答:得天下。问:那岂不是教唆篡夺吗?答:“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涉及篡逆,这是儒家最忌讳的原则问题,松年竟然从圣贤的话中挑出来,而梭山又以孟子自己的论点作答,直截了当地揭示本意。行王道者得天下,没有万世不变的家天下。这对迂腐儒生的忠君观念,是猛烈的冲击。陆九渊听后叹曰:“家兄平日无此议论,旷古以来无此议论。”松年则深受启发,说:“伯夷不见此理,武、周见得此理。”尽管改朝换代屡见不鲜,但是民贵君轻的意识往往被忠君的说教强行压制,家天下的封建统治很难得到大的改善。

邓约礼,字文范,南城人。其岳丈李橘园年长于陆九渊,而论学最相契合,他与妻弟李肃皆师象山,在书院中称斋长,求见象山的常被安排先向约礼问学。登淳熙五年(1178)进士,任官于德化、温州、常德府等地,卒于官。他与利元吉汇编建昌军(治今江西南城)进士题名录,请朱熹写序以阐明教人之意,使学者知所警策。朱熹于庆元元年(1195)八月写出《建昌军进士题名记》,其中说:古人教民以德行、道艺,取其贤能者,今则但为无用之空言便可取爵禄,邓、利“二君子盖尝有所受学而得其所贵于己者,推其说以告于乡之后进,使之由是感发,以求古人之所以教者,尽心而有得焉,则声名文字之盛,彼将有所不屑,况乎不义而富且贵者也”?朱熹此文主旨,与陆学思想完全一致。正如上节所说各点,反身自求,辨析义利,笃行仁义,朱熹也是一贯主张的。

傅子云,字季鲁,金溪人,以少年登象山门,先从邓约礼学,后与其他弟子同席。象山讲学,不时令他代讲,推荐说“子云天下英才也”。象山知荆门军,以书院事托付子云:“为我善永薪传”;同时对诸生说:吾远行,“不能为诸君扫清氛翳,幸有季鲁在,愿相亲近”。子云著《保社议》,批评郑玄注解《周礼》“半是纬语,半是莽制,可取者甚少”。清代乾嘉学者精研儒经,仍然认为郑玄“好引纬书,是其一短”。

通观陆学的江西弟子,人数很多,但是学术建树与影响逊于浙东同门。

陆学在浙东广为传播,得力于甬上四先生,即慈溪杨简、奉化舒璘、鄞县袁燮、定海沈焕。杨、舒、袁传自陆九渊,沈传自陆九龄。杨简,字敬仲,称慈湖先生。问如何是“本心”,九渊答:“恻隐,仁之端;羞恶,义之端;辞让,礼之端;是非,智之端。”杨简大为觉悟,北面纳弟子礼,终生实践不疑,无一瑕玷。全祖望评论说:“论人之学,当观其行,不徒以其言……特以当时学者沉溺于章句之学,而不知所以自拔,故为本心之说,以提醒之,盖诚欲导其迷途而使之悟,而非谓此一悟之外更无余也。”杨简的门人众多,遍于大江以南,《慈湖学案》列举64人,而最能昌明师门之学的是鄞县袁甫、陈埙,慈溪桂万荣。

袁燮,字和叔,学者称絜斋先生,黄宗羲为立《絜斋学案》,述其传承陆学的业绩。燮初学于陆九龄,继又师象山,研精覃思本心之道。任国子祭酒,教诸生以反躬切己忠信笃实为道本。其子袁甫,嘉定七年(1214)进士第一,累官权兵部尚书。少从父训,继又师从慈湖,著《中庸讲义》,阐发陆学宗旨。曾任江东提刑,绍定五年(1232)于贵溪创建象山书院,延聘冯兴宗为堂长,钱时主讲席。冯、钱二人均为慈湖高弟,他们讲学着力发明人心仁义忠孝本性,指摘俗弊痛快无隐,令学者信服。

袁甫指出,陆象山发明本心之学,大有功于世教。所以,他说建此书院的目的是“明道”。为此,又重刊《象先生集》“以惠后学”,虽然他父亲袁燮已刊刻过一次;又将他们袁氏家塾教训子侄的讲义刊刻印出,存放象山书院,“以与世世学者共之”。袁甫告诉世人说,袁燮教训子侄及诸生的“学问大旨,在明本心”,而其学“源自象山,明白光粹,无一瑕疵”。

应该指出,袁甫在此同时还重修了白鹿书院,还在鄱阳建了鄱江书堂。他认为,朱陆都讲明问辨之学,重天理人欲之分,辨析义利之论,教人忠孝诚信,而他们自己的立身立朝大节,都是可以追配先贤的,不应该纠缠他们的“言论辩说,以妄窥先生之门墙”,而应该以其“实德实行”为师法。白鹿、象山两书院,是适应已有朱陆学术倾向的学者;对“后来之秀”,则需另行教育,使其深造而“自得”,克服“徇偏见,立异同,而有专门名家之弊”的积习,“不失诸老先生之本旨”。这就是他创建鄱江书堂的本意。有倾向而无门户,才是优良的学术传统。

舒璘、沈焕,受业陆氏,《宋元学案》中有《广平定川学案》专述其事迹。

舒璘,字元质,学者称广平先生,与兄琥、弟琪同受业陆子,兄弟皆顿有省悟。舒璘尤能刻苦磨砺,以笃实不欺为务。教授徽州,以身作则,教以日用常行之道,“诸生渐知所向方”,改变其“久坏”的士风,疏通了徽人“学问之途”。陆学思想由此在徽州传开。全祖望指出:“舒公广平之在陆氏,犹朱子之有勉斋也。”勉斋,即黄榦。

沈焕,字叔晦,称定川先生。与陆九龄同在太学,以师礼事九龄。其弟沈炳,弃场屋而师事象山,务实性理。沈焕认为“吾儒急务,玄大本,明大义”,“工夫不实,自谓见道,只是自欺”。他宁终身穷而独善,而不苟且合时。

杨、袁、舒、沈四位陆学传人,践履笃实,为人敬佩,其学术思想也因其人而令学者信从,愈益传开。然学术因时而变异,随时而演化,陆学朱学,都在传承中走样,尤其是后来者热中的门户之争,为人讨厌。南宋末期,兴起会同朱陆学术的思潮。

安仁(今江西余江县)汤氏一门四位学者,是率先会同朱陆思想的代表。汤千,字伯升,称存斋先生,庆元二年(1196)进士。讲学于南剑、嘉兴,与诸生讲论道义,勤谨不倦。他博学六经,参稽诸家言论,精思力践。探究朱陆之所以异同,融会贯通,确立自己的见解,是“用心于内,而求践其实”的学者。其弟汤巾,字仲能,称晦静先生,嘉定(12081224)进士;汤中,字季庸,称息庵先生,宝庆(12251227)进士。其侄汤汉,字伯纪,称东涧先生,并为著名理学家。四人之中,汤千、汤中偏向朱学,汤巾、汤汉偏向陆学。汤汉的名望很高,誉为“海内知名士”,“第一流”学者,先任象山书院堂长,后历官至权工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平生介洁自守,极言边事,抨击奸贪佞臣,毫无容隐。他的自警诗曰:“《春秋》责备贤者,造物计较好人。一点莫留余滓,十分成就全身。”与他同时的大学者鄞县王应麟认为:“此老晚节,庶几践斯言也。”

汤巾的大弟子徐霖,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在咸淳(12651274)之际,讲学“尤大有名”。曾任抚州知州,离去时“士民遮道,至不得行”。徐霖的弟子中,有弋阳谢叠山、上饶徐直方、金溪曾子良。同时的上饶人程绍开,和徐直方交游同调,创筑“道一书院”,以合朱陆两家之说。令人遗憾的是,陆学的这些传人,“《宋史》本传亦不详其师友。大抵《宋史》排陆学,凡为陆学皆不详”,而要了解他们的一点事迹,竟只能在诋毁他们的人著述中见到一二。

 

注解:

①《宋元学案》卷77,《槐堂诸儒学案》。

②《宋元学案》卷57,《梭山复斋学案》。

③《晦庵集》卷80

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9,《礼类一》。

⑤《宋元学案》卷74,《慈湖学案》。

⑥《蒙斋集》卷11,《NCB62斋家塾书抄后序》。

⑦《蒙斋集》卷14,《鄱江书堂记》。

⑧ 全祖望:《奉临川帖子》,见《宋元学案》卷76,《广平定川学案》。

⑨《宋元学案》卷84,《存斋晦静息庵学案》。

⑩ 全祖望:《序三汤学统源流札子》,见《宋元学案》卷84

 

网页编辑  陈海霞

内容把关  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