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源头演变及成就  
  经学与哲学  
  史学与地理学  
  文学与音韵学  
  科技与医药  
  戏剧与艺术  
  宗教与堪舆术  
  方言  
  民情风俗  
  名胜与文物  
  研究回顾  
  土特名产  
 
 
  首页>>江西文化>>经济与哲学
朱学的江西传播人


朱熹的门人中有许多是江西子弟,他们在传播朱子学术思想的事业中,功绩不小。突出者如:

李燔(11731232),字敬子,建昌人。绍熙元年(1190

)进士,往建阳向朱熹求学,以宏毅自警,学业大进,熹嘉其“勇进可畏”,此后“凡诸生未达者先令访燔,俟有所发,乃从熹折衷,诸生畏服”。十年后,熹病卒。当时朱学遭严禁,燔毫无恐惧,率领同门会葬。不久,他受聘为白鹿洞书院堂长,传扬师说,一时“学者云集,讲学之盛,它郡无比”。之后,出任江西转运司干办公事,妥善处置了“洞寇作乱”事件。他认为:作乱者“岂必皆恶,然其如是,诚以吾有司贪刻者激之,及将校之邀功者逼成之耳。反是而行之,则皆民矣。”又督修赣江堤岸,使南昌沿江地段旱涝有备;推行社仓,储谷以贷借佃户。继任潭州(今湖南长沙市)通判。适逢权相史弥远废黜皇子,李燔感叹“三纲绝矣”,遂归家不仕,静心讲学授徒。他教人说:“凡人不必待仕宦方有功业,但随力到处,有以及物,即功业矣”,“仕宦至卿相,不可失寒素体”。史官李心传论当时高士累召不起者,以李燔“为海内第一”。“学者宗之,与黄榦并称曰黄、李”。

张洽(11611237),字元德,清江人,嘉定元年(1208)进士。师从朱熹,自六经传注以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既博学又能精思,被朱熹认作能传承其学说的两三人之一。曾任松滋县尉、袁州(今江西宜春)司理参军、永新知县、池州(今安徽贵池)通判等职,皆有善政,尤以断狱平允。江南东路提点刑狱袁甫以白鹿洞书院废弛,招张洽任堂长。洽以书院为先师朱熹德业之地,不可推辞,毅然前往整顿书院。他拣选好学生徒日与讲说,淘汰其不堪教育者;学田被豪右侵吞的逐一收回。书院重又兴盛起来,他以病辞归。张洽治学,用力于敬,义所当为,勇不可夺。全祖望品评说,朱门授受,遍于南方,李燔、张洽与闽人廖德明、李方子“皆宿老也”,可惜“李、张诸子之书,吾不得而见之矣”,难有更多的介绍。

曹彦约,字简甫,都昌人,淳熙八年(1181)进士。初事朱熹于白鹿洞书院,后又见于岳麓书院。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福建历任地方官,所至政绩显著。在汉阳代管军事期间,物色地方豪杰,组织民兵,打退了金兵入侵;任湖南转运判官时,调军遣将,平定了罗世传、李元砺、李新等峒“贼盗”。多年的地方官经历,使他对时弊有深切的了解。他任利州(今四川广元市)知州时期,对蜀中边防诸司并列、兵权不一的问题,写《病夫议》揭露于朝廷。他说:

“今庙堂之上患士大夫不奉行诏令,恶士大夫不恪守忠实。故虽信而用之,又以人参之;虽以事权付之,又从中御以系维之。致使知事者不敢任事,畏事者常至失事。卒有缓急,各持己见,兵权财计,互相归咎。”建议:领帅权者“必当近边境”,有兵权者“必当领经费”,忠义民兵“必须有德者以为统率,择知书者以为教导”。

宁宗朝廷对彦约的意见不以为然。不久,金兵进攻蜀地边防,变乱相继,“彦约之言无一不验”。理宗继位以后,彦约又奏称下情未通,横敛未革,原因是台谏官言事“不及时政”,贿赂“公行于都城”,所以“州郡横敛,无可疑者”。彦约笃行朱熹理学,尽心于国计民生,有政治才干,在朱学门人中,“论学统,以勉斋(黄榦)为第一;论经济大略,有以自见,以先生(指曹彦约)为第一”

居乡讲学,教授生徒,传扬朱子学说的名师,如鄱阳程端蒙,德兴董铢,庐陵(今江西吉安)刘黻,德安蔡念成,临川甘节、黄义勇等,都各有建树。程端蒙撰《性理字训》30条,供书院教授理学基本知识之用,朱熹称此书“甚佳,言语虽不多,却是一部大《尔雅》”。后来,休宁程若庸对《性理字训》再加演释,增广为6183条,撰成《性理字训讲义》,成为南宋末、元至明初比较流行的课本。程端蒙和董铢合作,写定《程董二先生学则》,朱熹作跋,认为“凡为庠塾之师者,能以是而率其徒,则所谓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者,将复见于今日矣”。字训与学则逐渐流行,到元代,鄞县(今浙江宁波)程端礼编制《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将《程董二先生学则》编入其“纲领”中,紧接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教条》之后,在《日程》开头则写明必读《性理字训》。这部《读书分年日程》广泛流传,被推荐为当时书院与州县学校教学的规范程式,影响之大不言而喻。程端礼祖籍鄱阳,后迁居鄞县。鄞县人士本来尊尚陆九渊学术思想,而朱学不流行。程端礼去后,“传朱氏明体达用之指,学者及门甚众”,改变了单传陆学的空气。

朱门再传弟子之中,余干柴氏、汤氏、饶氏表现突出。柴中行,绍熙元年(1190)进士,私淑朱熹。晚年归乡,与弟中守、中立讲学南溪之上,从游者有汤千、汤巾、汤中兄弟及侄儿汤汉,以及饶鲁等数百人,形成一个旺盛的学术群体。汤氏一门四位学者,各自树立,《宋元学案》中专立《存斋、晦静、息庵学案》,集中记述他们的师承源流及学术主张。饶鲁,字伯舆,自幼志于学,稍长,拜师黄榦、李燔。科举不中,遂家居讲学,以致知力行为本。虽累被推荐,坚不出仕。四方学子仰慕,聘讲无虚日。他建“朋来馆”接待求学者;又作石洞书院,以为讲学场所。此书院前对两峰,因号双峰。《宋元学案》特立《双峰学案》,专记他的学术业绩。双峰的众多门弟子中,有程若庸、程钜夫、揭傒斯、吴澄、王泌、汪克宽等名家。

朱熹平日答问、训诲门人的精言粹语,由弟子记录编辑成《朱子语类》刊行。据《朱子语类姓氏》统计,共有97位弟子的笔记,共中江西士人为21位,占2165%。而刊印的所在地,主要是饶州(今江西波阳县),其次是池州(今安徽贵池),少数在蜀、建两地刊刻。

 

注解:

①《宋史》卷430,《李燔传》。

②《宋史》卷430,《李燔传》。“洞寇”:一作“峒寇”,指山区的“盗寇”,不是“洞庭湖草寇”。

③《宋史》卷430,《李燔传》。

④《宋元学案》卷69,《沧州诸儒学案》。案,《四库全书》经部春秋类,有张洽撰《春秋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

⑤《宋史》卷410,《曹彦约传》。

⑥《宋元学案》卷69,《沧州诸儒学案》。

⑦《元史》卷190,《韩性传附程端礼》。

 

网页编辑  陈海霞

内容把关  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