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源头演变及成就  
  经学与哲学  
  史学与地理学  
  文学与音韵学  
  科技与医药  
  戏剧与艺术  
  宗教与堪舆术  
  方言  
  民情风俗  
  名胜与文物  
  研究回顾  
  土特名产  
 
 
  首页>>江西文化>>经济与哲学
“警宪邦国”的政治见解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南城县人。少年时家境已经衰落。勤奋好学,却两次应试不中。晚年得到范仲淹

等人荐举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毕生以教书为业,从学者常达数十百人。在南城创建江书院,人先生。

李觏身居乡间,心忧朝政,关注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和学术思潮。他对民间生活比较熟悉,对地方弊政有痛切了解。怀着“康国济民为意”的志向,写了《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平土书》、《庆历民言》、《潜书》等一系列“医国之书”,对政治、经济、刑法、军事等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愤吊世故,警宪邦国”,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引起朝野广泛关注。

土地问题是李觏最关心的大事,他认为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本点是农民与土地的分离。“生民之道食为大。……土田不均,富者日长,贫者日削,虽有耒耜,谷不可得而食也。食不足心不常,虽有礼义,民不可得而教也。”社会实际是,一方面天下无废田,柔桑满野,另一方面却是耕不免饥,蚕不得衣。为什么?“土非其有”!农民失去了耕地,遂至饥寒,而官绅豪富之家,“谷陈而帛腐”。李觏揭露社会对立状况,希图解决礼义无法约束饥饿农民的危机,提出了“平土”即均田的主张。经他美化了的均田方案,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然而这是他忧虑民生的思想闪光,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李觏主张广开言路,正视社会危机,鼓励臣民谏诤皇帝缺失。他在《庆历民言》首篇《开讳》中说:“闻死而愠,则医不敢斥其疾;言亡而怒,则臣不敢争其失。疾不治则死,或非命;失不改则亡,或非数。”这种大胆的言论,充分表明了他主张改革、拥护“庆历新政”的积极态度,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

 

注解:

①《李觏集》卷19,《平土书》,中华书局19818月版。

 

网页编辑  陈海霞

内容把关  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