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道家及其学说
(一)鬻熊的思想及其影响
道家学说是楚哲学的特色内容。传统的说法认为道家学说渊源于鬻熊。鬻熊本为楚君,居丹阳,商末入周,为文王师,“坐策国事”。其子熊丽继为楚君,以鬻熊的熊为氏。随鬻熊入周之子则以鬻熊的鬻为氏。鬻熊死后继承鬻熊之
职而仍称鬻子,故后世所传《鬻子》之书有鬻子答文王、武王、成王问,“非专记鬻熊之语。”“古书不必手著,《鬻子》盖〔周〕康王、昭王后,史臣所录,或鬻子子孙所记”(严可均语),而后者的可能性最大。《汉书·艺文志》记“《鬻子》二十二篇”为道家类著作。该书已残,仅存1卷(或分成上下2卷);《列子》、《新书》等古籍亦可见到些片言只语。
从《鬻子》的残文及有关古籍的引文来看,《鬻子》一书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最早奠定了道家的自然观。《鬻子》的意思,道是自然存在的,并且不停地变化着,不可察觉,就像“(万物)运转亡(无)已(不停),天地密(暗中)移,畴(谁)觉之哉?故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损盈成亏,随生随死,往来相接,间(空隙)不可省(见),畴(谁)觉之哉?凡一气(天气)不顿(突然)进;一形(形体)不顿亏,亦不觉其成,亦不觉其亏。亦如人自艺(从出生)至者,貌、色、智、态(体态)亡(无)日不异(改变);皮肤、爪(指甲)、发随世(生)随落,非婴孩时有停而不易(变化)也。间(渐变)不可觉,俟(等到)至(已经明显变化)后知”(《列子·天瑞》引)。《鬻子》对道的抽象程度已经涉及到宇宙本体论这个哲学范畴,同时也认识到了宇宙间万物、天地、人体都是运动变化着的。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