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荆楚地区进入了有史以来第一个鼎盛时期,生命力强劲并且风格独特的楚文化在这一地区蓬勃发展。而作为楚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葬俗文化,也同样具有鲜明的特色。尽管土坑、竖穴、木质棺椁这一基本埋葬形式同中原及其他地区并无差别,但在具体的埋葬制度上却有着极为强烈的个性特点。
目前已经发掘的楚系墓葬中,以湖北江陵雨台山、当阳赵家湖、江陵九店等墓地为代表的是平民及下层贵族(相当于士一级)的葬制,以安徽寿县楚幽王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江陵天星观一号墓、荆门包山二号墓,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墓,湖南临澧九里一号墓、湘乡牛形山一二号墓等为代表的是中上层贵族(相当于大夫至楚王)的葬制。通过这些墓葬,我们可以看到,楚墓的头向以朝东、朝南居多。一般平民的墓葬,其形式为土坑竖穴,单棺,数件生活实用陶器或仿铜陶礼器,葬制比较简单。而贵族墓则表现出相当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墓圹多设台阶。其数量自一级至十五级不等,一般而言,身份愈高者台阶愈多。例如天星观一号墓有十五级,包山二号墓有十四级,九里一号墓有十一级,长台关一号墓有四级。
第二,墓穴内多填充白膏泥和木炭。中原地区的贵族墓葬,多有在墓底棺椁周围填以沙石的做法,其目的在于保护墓葬和防盗。即如《吕氏春秋·孟冬纪》所言:“题凑之室,棺椁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高诱注:“石以其坚;炭以其御湿;环,绕也。”而同样出于墓葬保护的目的,楚贵族的墓葬则在椁室周围填以木炭及白膏泥(一种质地细腻的黏性土,具有隔绝空气的作用)。等级越高,墓葬规模越大,则使用白膏泥和木炭的数量越多。例如曾侯乙墓,在椁的上面有厚约0.1~0.3米的木炭,椁的周围有宽约0.2~0.7米的木炭,总重量可达6万公斤以上。在木炭的上面,是一层厚约0.1~0.3米的白膏泥。造成楚地和中原地区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同取材的便利以及当时的习俗有关。因为从现有考古出土材料来看,荆楚地区白膏泥在墓葬中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中后期。正是由于白膏泥的使用,使得原本容易腐朽的随葬品如丝绸、漆器等得以保存下来并呈现在今天人们的眼前,因而使得本已多姿多彩的楚文化显得更加绚烂无比。
第三,以椁室的多少区分墓主身份的作风也自成一格。中原地区以棺椁数量的多少来区分墓主的等级和身份,身份越高则棺椁的数量越多。楚墓则不同,它是以椁内分间的多少来区分墓主的等级身份。就现有材料所见,楚墓椁室有一室、二室、三室、四室、五室、七室、九室之分。九室墓为最高等级,安徽寿县发现的楚幽王墓据复原即为九室。信阳长台关一号墓和江陵天星观一号墓为七室墓,墓主的身份根据随葬的器物和出土的文字资料,可知当为封君或卿一级的贵族。五室墓有荆门包山一号墓、临澧九里一号墓、湘乡牛形山二号墓等,其身份据包山二号墓墓主的左尹,可知此类墓的墓主身份大致相当于上大夫。四室墓较少见,湘乡牛形山一号墓即为四室墓。三室墓相对略多,如江陵望山一号墓、二号墓,沙冢一号墓,滕店一号墓等均为三室墓。四室墓及三室墓的墓主身份大约相当于下大夫。二室墓及一室墓(单棺套椁)比较多见,其墓主的身份相当于贵族阶层的最低一级——士。这种椁内分室的做法,具有明显的仿生前居住环境的思想。以五室墓为例,中间的椁室为室,其前为堂,其后为下室,左右为厢房,这是中国古代一种典型的房屋结构形式。[1]
第四,战国中期以后,一些楚墓的椁室间出现了门窗结构。其中窗的结构相对较为简单,一般凿一个小孔而已。门的结构则比较复杂一些,有门框、门楣、门扇、门斗、门臼、门环等结构,从形制上可分为单扇门和双扇门。[2]
第五,棺盖上有的有棺饰、帛画等;常用麻绳或丝帛等将棺木捆扎起来;棺中多见置一块雕花木板的做法,一般称为“笭床”;盛行以衣衾裹尸。“笭床”是一种以雕花髹漆,长宽接近于棺内空间为特征的木板,放置于棺内底部,所雕刻的纹饰主要是各种形式的几何纹,也有龙、凤、云纹等。多见于中小型有椁的墓葬中,大墓及单棺墓中则基本不见。[3]以衣裹尸的现象,在许多大中型墓中都可以见到,例如,包山二号墓的棺上有大量的丝织品残痕,望山一号墓、二号墓,沙冢一号墓,长台关二号墓等棺内均有丝织品残痕,江陵马山一号墓更是保存了大量完好的丝织品。以江陵马山一号墓为例,该墓为一棺一椁,棺盖的头端有棺饰,由黄色纱束串连一支琉璃管和一颗流璃珠组成。另外在棺盖上还有帛画、荒帷、竹竿等物品。棺内底部有雕花笭床,长1.81米,宽0.47米,厚0.025米,透雕“T”、“一”形几何纹和半透雕菱形纹。棺内大部分空间被衣衾包裹充塞,可分上下两层。上层上面是一件迭放的素纱绵袍,绵袍下是一件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衾。下层为尸体包裹衣衾,长1.8米,宽0.45米,其内共有13层,包括夹、锦衾、长方丝绵、绢衾、绢面绵袍、绣罗单衣、单衣、绢单衣、绢绵袍、锦面绵袍、锦巾、单裙。死者头盖梯形绢巾,身上套着锦面绵袍、绢面绵袍、绢面夹衣、绢裙、绢面绵袴,脚上穿着绨面麻鞋,两手各握一长条状绢团。[4]
注解:
[1] 参见郭德维:《楚系墓葬研究》第三章,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2] 王立华:《试论楚人木椁墓中的门窗结构及反映的问题》,楚文化研究会第五次年会论文。
[3] 宋公文、张君:《楚国风俗志·丧葬篇》,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4] 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文物出版社,1985年。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