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初民、民族、移民与
荆楚文化
 
  教育与楚才  
  语言文字  
  文学大观  
  表演艺术  
  造型艺术  
  科学技术  
  史地学术  
  巫术与宗教  
  生活与风俗  
  哲学思想  
  传统文化的转型  
 
 
  首页>>荆楚文化>>巫术和宗教
对鬼神及其他精灵的崇拜
(图)



    古人认为,人死后可成鬼也可成神,有功德的人死后即可成神。据上古传,说圣明的帝王为神者在荆楚主要有神农、炎帝、帝舜。

相传帝舜南巡死后卒于苍梧之野,葬于湘南九嶷山。其二妃(娥皇、女英)死于江湘之间,葬于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故屈原在《离骚》中说:“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

帝舜)而陈词”,“朝发轫于苍梧兮”,“九嶷缤其并迎。”舜葬于九嶷山的传说甚古。屈原还作《湘君》、《湘夫人》用以纪念二妃。秦始皇二十八年巡行郡县,曾到过岳阳君山“湘山祠。”又在其三十七年出游,行至云梦,曾“望祀虞帝于九嶷山”(《史记·秦始皇本纪》)。马王堆汉墓所出《长沙国南部地图》,在九嶷山旁注有“帝舜”二字。司马迁撰《史记》前也曾南“ 九嶷”,探舜之迹。此后“帝舜”也一直被奉为荆楚地区之神,今九嶷山麓仍存舜陵庙等纪念性建筑。

先秦时楚地还有祠祀神农、炎帝二神的传统,战国中期楚人许行创造农家学派就尊奉神农为农家学派祖师爷。鄂东北(随州北)有神农洞(传神农所生处)、神农社。炎帝为荆州神与先秦五行家有关。五行家以五帝、五臣配四季、四方和中央。以炎帝为南帝,以楚祖祝融为夏神和南方神,辅佐炎帝。《楚帛书》曰“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就表明了这一点。湘东南(炎陵县)有炎帝陵,衡山有祝融其神的传说。汉人将神农与炎帝合二为一,称之为“炎帝神农氏”此后随州北部和炎陵县的神农、炎帝均为炎帝神农氏。与帝舜一起被奉为荆楚尊神,今日二处纪念建筑仍存。

巫山神女,传为赤帝女瑶姬,未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或谓助禹治水有功,受到尊祀。楚怀王时尝游高唐之观,昼寝,梦与神女成云雨之欢,于是在巫山之阳立庙,号曰朝云(宋玉《高唐赋》)。后世乡人及纤夫多于此祭祷。

屈原志洁行廉,忠君爱国,遭谗见放,怀石自沉汨罗而死,楚人哀悼,不仅先后以竹筒贮米、作粽投水祭祀,在其出生地秭归及投水处汨罗建庙祭祀,后来还世世代代以赛龙舟来祭祀。

秦汉以后人们还把某些有功德的地方官和名将尊奉为神。东汉初年,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征荆楚江南武陵五溪蛮病死壶头山。当地居民(沅澧二水间人民)深感畏惧,祀奉为神,祠庙甚多,“有水旱疫疠则祷焉。”[1]

荆楚地区是三国争战的一个重要地区,多奉尊三国名将为神。如奉吴将鲁肃为“鲁山(今武汉市汉阳)神”;蜀汉关羽死于当阳,被当地人祀奉为神;张飞(或称张桓侯)则为沅水中上游人民奉为“汉车骑将军张公之神”。此外还有诸葛亮、庞统、陆逊等等,皆被尊奉为神。[2]诚如唐人刘禹锡《自江陵沿流道中》诗所云:“行到南朝征战地,古代名将尽为神。”[3]有功德的地方官死后被神化的,如:西晋为荆州都督的羊祜、东晋任荆州刺史的殷仲堪,在任期间深受人民的拥戴,死后被奉为“荆州神”,受到祭祀。

祖先崇拜是鬼神崇拜的核心内容,上至帝王下至寻常百姓都是如此。先秦楚王室祭祷的祖先是楚君先公先王,其中最主要的有老童、祝融、鬻熊、熊绎、武王,以及直系父祖。并有一套完整的祀典,即所谓:“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国语·楚语》)。楚王的用人制度强调德才,但有“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的原则,因此祖宗崇拜便成为宗法统治,乃至政治统治的纽带。秦汉以后,民间祖先崇拜成为民间维系封建宗法制度的纽带。家族在祠堂共祭先祖,家庭亦祭其直系先人。祭祀祈福,世代相传。

屈死之人和非正常死亡者即变为厉鬼,厉鬼就是恶鬼。人们还相信某些动物、植物亦可变成精灵,其中大多与恶鬼相同。这些厉鬼、精灵会危害人,故要加以祭祀和驱逐。

总之,作为巫术前提,即多神崇拜,包括天神、地祇、人神、厉鬼及各种精灵。此外还对赤松子、王乔等仙人的崇拜(屈原《远游》)。不过,东汉以后,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兴起,巫术及其神祇的影响逐渐缩小,但巫术在逐渐衰落过程中,汲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某些神祇法术,以及儒学的有关内容,驳杂兼容,继续流传民间。

    注解:

    [1] [明]薛瑄:《敬轩文集》卷21《汉伏波将军马公神庙碑》。

    [2] 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3] [唐]刘禹锡:《刘禹锡集》卷38《律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