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初民、民族、移民与
荆楚文化
 
  教育与楚才  
  语言文字  
  文学大观  
  表演艺术  
  造型艺术  
  科学技术  
  史地学术  
  巫术与宗教  
  生活与风俗  
  哲学思想  
  传统文化的转型  
 
 
  首页>>荆楚文化>>史地学术
方志的体例完备与全盛


宋元是我国方志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宋代以前的地方志书,大多详于地理,略于人文。从宋代以后,方志的体例与内容,已进一步完备起来了。宋元地方志流传至今的有40余种,可惜荆楚方志留下来的极少。现在可以看到的有《岳阳风土记》一种,1卷,宋范致

(字晦叔、元符进士,徽宗时监岳州酒税)纂,古今逸史本,又有明嘉靖刻本,蒲圻张氏大典辑本。此外,还有清及民国时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数种。明清时期是我国方志发展史上的兴盛时代。封建王朝和地方官府,都十分重视编纂方志,从省、府、州、()县,到关、镇、山、川,都有方志的编修。荆楚地区也不例外。

()《湖广通志》及《湖北通志》,《湖南通志》的编修

明代今湖南、湖北地区合置湖广行省,至清康熙三年(1664)分置二省,但仍合置总督。所以在明代及清朝前期荆楚总志称为《湖广总志》或《湖广通志》,清中后期则两省各自编修通志。

(1)嘉靖《湖广总志》。又名《湖广图经志书》。薛纲编纂,吴廷举续修。嘉靖元年(1522)刻本。20卷,列14门:郡县沿革、城池、户口、田赋、藩封、公署、宫室、祠庙、历官、名宦、惠政、御寇、祥异、布政司。此志全国仅字波天一阁藏有嘉靖刻本第1卷,南京图书馆有抄本220卷,湖北省图书馆有抄本213卷。近年在日本尊经阁文库发现基本完全的嘉靖刻本,已影印出版。湖北馆藏的第2卷中,夹附未署名的考证2页,介绍了著述人姓名和编纂年代。文中述及薛纲为山阳人,天顺八年进士,官至湖广提学副使。后志称:楚本无志,志之自纲始。

(2)万历《湖广总志》。徐学漠纂修。万历十四年(1586)刻本。98卷,列32门:星野、方舆、国纪、藩封、田土、户口、方产、建置、秩官、贡赋、徭役、兵防、水利、学校、风俗、选举、明大臣选、封表坛庙、胜迹、陵墓、寺观、灾祥、献征、宦迹、列女、流寓、方伎、仙籍、禅宗、文苑、杂记。该志自具特点,削去礼乐、纪事两门,以会典通行不为一地而设者删之。这种体例对后世编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康熙《湖广通志》。徐相国、王新命等主修,宫梦仁、姚淳熹编纂,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80卷,图1卷。列32门:图考、建置沿革、星野、疆域、山川、风俗、城池、兵防、堤防、封建、户口、田赋、选举、学校、物产、职官、公署、祠祀、陵墓、古迹、帝王、名宦、人物、孝义、列女、隐逸、流寓、方伎、仙释、艺文、杂辨、备遗。此志为清王朝统治中国后的第一部行省通志。前有序文16篇,称因楚有材,而志故异于他省。其实是仓促成书,资料多承袭旧志。

(4)雍正《湖广通志》。迈柱、魏廷珍修,夏力恕、柯煜编纂。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102卷,首1卷。分列32门:圣制、星野、舆图、沿革、疆域、山川、关隘、城池、户口、田赋、水利、学校、军政、礼典、世纪、藩封、职官、选举、名宦、乡览、人物、忠臣、孝子、义士、列女、流寓、仙释、风俗、古迹、陵墓、艺文、杂记。此志因两湖已分别设立布政司,科举考试亦由合而分,政事实分两省,因而辑录资料,分为湖南、湖北两部分记载。

(5)嘉庆《湖北通志》。吴熊光、白龄主修,陈诗编纂。嘉庆九年(1804)刻本。此志为与湖南分治后第一部湖北省志。全书100卷,分列16门:圣制、疆域、建置、政典、藩封、古迹、寺观、祥异、职官表、名宦、人物、列女、艺文、金石、杂记。

(6)《湖北通志检存稿》。又名《湖北通志未成稿》。章学诚纂。章氏为著名史学家、方志学家,乾隆四十三年(1777)进士,后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府,著有《文史通义》、《方志立三书议》、《方志辨体》、《修志十议》等,长期参加《和州志》、《荆州府志》、《常德府志》、《石首县志》、《麻城县志》、《天门县志》等志书的修纂。他在修志实践中,对方志的性质、源流、作用、体例和编纂方法均有论述,形成较完整、系统的方志学理论。所撰《湖北通志》,原稿散佚不全。因志稿散佚太多,名为志稿,终非全帙。故王宗炎订定后名之曰《湖北通志检存稿》。现存诸卷中有通志凡例,纪、表、考、略、传等叙录,犹可见章氏方志立三书议之主旨。

(7)乾隆《湖南通志》。陈宏谋修,范咸、欧阳正焕纂。乾隆二十三年(1757)刊本。174卷,首1卷,分列37门:星野、沿革、舆图、疆域、山川、城池、关隘、津梁、堤堰、公署、户口、田赋、蠲恤、积贮、矿厂、学校、典礼、秩祀、风俗、物产、兵防、驿传、理苗、藩封、职官、选举、名宦、人物、列女、流寓、古迹、陵墓、寺观、仙释、祥异、艺文、拾遗。是志为湖南、湖北分治后之第一部湖南省志,第一次全面地反映了湖南的历史与现状。该志为突出洞庭湖水利和湖南境内汉苗杂处,而增设堤堰、理苗两大门类,并专设有矿厂门,均不失为有识之举。由于逋逾年而草创成书,故疏漏特甚,历为识者所病。

(8)嘉庆《湖南通志》。巴哈布、翁元圻等修,王煦、黄本等纂。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凡228卷,44门;星野、舆图、建置沿革表、建置沿革考、疆域、山川、城池、关隘、津梁、堤堰、公署、户口、田赋、蠲恤、积贮、矿厂、学校、典礼、祀典、兵防、驿传、兵事、苗防、藩封、职官、选举、名宦、人物、列女、流寓、仙释、方技、风俗、物产、祥异、古迹、陵墓、祠庙、寺观、艺文、金石。此书针对乾隆志疏漏之弊,补遗订谬,篇幅增三分之一。星野一门,首列西法测极之表,而于阴阳纬候杂说则概不收录,以及删除旧志所绘载之事涉国典而非湖南所专有之礼器、乐章、佾舞、祀典陈设图例等项,可谓断制分明,深符志体。

(9)光绪《湖南通志》。李瀚章、刘琨等修,曾国荃、郭嵩焘等纂。该志肇修于同治七年(1868),历时18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刊刻成书。凡316卷。志书正文篇目,改乾、嘉旧志平列门类为志目二重体,依次为地理志、建置志、赋役志、食货志、学校志、典礼志、武备志、封建志、名宦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方外志、祥异志、艺文志。志中绘列90幅舆图,大都出自新化邹氏舆地世家之手,详赅精审。人物志设技术一目,辑存湖湘历代能工巧匠、国手名医,神乎其事,脍炙人口。杂志立辨讹之目,深符续志纠缪之旨,亦甚有见地。

除以上9种通志外,还有两种成书于民国时期,因其所记多为清中晚期事,特附见于下:

(1)民国《湖北通志》。张仲■NB936、杨承祜编纂,民国十年(1921)刻本。172卷,首末各1卷。分列11门:舆地、政经、建置、学校、武备、祥异、艺文、金石、职官、人物、杂记。较前志事增文繁,且有创新,各门类归并排列较前志得体。增设了政经志,补辑新政资料2卷。

(2)民国《湖南省省志稿》。湖南省文献委员会编,民国三十七年(1948)稿本。仇鳌等主纂。纪事起于清光绪五年(1879),止于民国三十四年。是书广征博采历史文献、典籍舆图、报章杂志、公档文书、汇编而成此稿。总计1 600余册,3 000余万字。下分16个分志:舆图与地理志、大事记、建置志、政务志、财务志、生计志、教育志、司法志、氏族志、人物志、礼俗志、宗教志、艺文志、方言志、古物志、杂志。著名学者黎锦熙曾参与编写方言志。

()重要的府、州、县志

明清时期编修的两湖府、州、县志,据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统计,共有372种,其中重要且较精审者可举出下列诸种:

(1)嘉靖《沔阳志》。曾储修、童承续纂。嘉靖十年(1531)刊。18卷。全志按纪、表、志、传4类纂辑。分纪一、表四、志八、传十一。依序为:郡纪、郡县表、封爵表、秩官表、人物表、提封志、创设志、河防志、食货志、秩祀志、儒学志、兵戎志、秩官列传、人物列传、良牧传、名将传、死事传、名贤传、逸士传、侨寓传、孝义传、外传。卷末附有宋濂《平江汉颂》及童所作《弁误》。曾序称其事该而核,其文辩而理,匪惟良于故志,视近代诸志,亦加良矣。此志称为海内名志。其堤防志中关于垸田的记载历来为治江汉平原农业开发及水利史者所重视。

(2)嘉靖《汉阳府志》。贾应春修,朱衣纂。嘉靖二十五年(1546)刻本。明汉阳府领汉阳、汉川二县,辖境相当于今武汉市汉口、汉阳城区及东西湖、蔡店、汉南三郊区和汉川县。全书分为:府县沿革志、方域志、创置志、庙祀志、食货志、宦迹志、选举志、人物志、封守志、方外志。此书立目简明扼要,艺文不列专志,而将有关文献附载各目之下。是现存最早的汉阳府志。其关于刘家隔、汉口的记载,对于研究汉口镇兴起之前武汉地区城镇与聚落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天启《下雉志》。马■NCA2F撰。天启四年(1624)抄本。1卷。全书首记疆域分野与建置沿革,次记山川及楼观寺宇,最后为风土、物产、民情。书中对于当地店铺、赋役、漕运等方面的记述甚详。明下雉县相当于今鄂东南阳新县。下雉旧志始修于弘治末年,后无嗣作,此书所载,填补了近150年的空白,颇多史料价值。

(4)嘉靖《应山县志》。王朝燧修,颜木纂。嘉靖十九年(1540)刻本。分上、中、下三卷。卷上有建置沿革、疆域、形胜、风俗、山川、物产、户口、人物、田赋、徭役等42目。卷中为艺文上:诗;卷下为艺文下:文。明应山县,即今鄂北广水市。此前此后均少志书之修纂,故此志之价值甚高。

(5)乾隆《天门县志》。胡翼修,章、章学诚纂。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24卷,首1卷。卷首为舆图,其余诸卷依次为:地理考、建置考、食货考、礼义考、学校考、水利考、五行考、艺文考、封建秩官辟举古科目合表、官师表、科贡表、武选表、封荫表、循良列传、儒林列传、忠义列传、孝友列传、宦迹列传、卓行列传、文苑列传、隐逸列传、宾耆列传、尚义列传、节烈列传、方技列传、流寓列传、仙释列传、余编。此志由章学诚裁定,故体例篇目之安排,多体现章氏修志思想。卷首载有章氏名著《修志十议》。

(6)同治《来凤县志》。李勖修,何远鉴、张钧纂。同治五年(1866)刊本。32卷,首末各1卷。正文为天文、舆地、建置、典祀、食货、武备、职官、选举、人物、列女、土司、风俗、物产、艺文、杂缀。此书资料丰富,文字典雅。所立土司、风俗二志,为研究土家族历史,提供了参考资料。

(7)崇祯《长沙府志》。雷起龙修,吴道行纂崇祯十二年(1639)刻本。10卷,叙目1卷。颇简略、粗疏,但为现存唯一的明代《长沙府志》,故有相当价值。

(8)乾隆《永顺县志》。黄德基修,关于申纂,乾隆五十八年(1793)刻本。4卷,首1卷,全书1168门。永顺,为古溪州地,为汉苗杂居之所,有溪州铜柱、不二门、土司老城等名胜古迹。该志对古迹、土司沿革、苗族风俗习惯、乐曲舞谱等均有详细记述,于研究湘西苗族有重要价值。

(9)同治《桂阳直隶州志》。汪灏修,王闿运纂。同治四年(1865)始修,七年竣事。全书十志一纪,143传,26表,66图。依次为:疆域志、事纪、赋役志、工志、州官表、官师列传、学校志、礼志、兵志、人物志、货殖传、水道志、天文志、洞徭志、艺文志、叙志、匡谬、小说。书中洞徭志所记之徭民历史、习俗,以及食货志详叙湘南有色金属开采历史,具有极高资料价值。不以牧令序言冠首,而以叙志终篇,亦为志书所罕有。

(10)同治《巴陵县志》。严鸣琦、潘兆奎修,吴敏树纂。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30卷,首1卷,内分18门。其中诗文一门,收录了历代名人骚客吟咏描绘、颂扬洞庭美景、岳阳风光的诗文词赋达900余篇。

(11)光绪《湘潭县志》。陈嘉榆等修,王闿运纂,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12卷,分志11,序1,图8,表22。该书言疆域位置,皆采经纬新法,开方计里,尽弃星野之说;旧志于经济每多忽略,而该书在赋役、食货等志中,于田赋、徭役及市场兴衰、行帮沿革、货物集散、金融消涨,以至于贪官苛索分肥等,均有记述,并指出当时封建制度遭受资本主义冲击的新动向;其传人物则善恶并书,志山水则兼及交通、物产、风景名胜和地名考证等。文笔清奇,绵雅典丽,是以该书一出,海内盛推名志。

(12)道光《宝庆府志》。黄宅中、张镇南修,邓显鹤纂。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152卷,分36门类。书中形胜、疆里、图记,均出自舆地专家邹汉勋之手,精审而切实用。是书问世后,被誉为志林中最为精善之作,足推为湘邑志书之冠

()周圣楷与《楚宝》

这一时期,荆楚地区除了“通()省志,以及一些重要的府、州、县志外,还有一部重要的方志著作,即周圣楷的《楚宝》。

周圣楷,明末长沙府湘潭县人。其父出任过安徽寿州训导、陕西兴平知县。青年时颇有才名,曾游京师,与钟惺友善,诗文深受竞陵派的影响,到40岁仍是个贡生。虽学识渊博,但为文不趋时尚,科场屡试不中,后来便绝意仕途,在家乡湘潭城东筑湖岳堂及帆园,收藏图书,接待天下名流,讨论古今学问,潜心著述,约卒于明末清初。一生著作甚丰,尤以《楚宝》备受世人推重。

《楚宝》之名源自先秦楚臣王孙国论楚宝的典故(详见本节之一)。该书45卷,分26门类,包括大臣、名臣、大将、名将、智谋、诤谏、文苑、良史、命使、典故、真儒、诸子、孝友、忠义、独行、真隐、列女、方伎、异人、宦迹、迁寓、山水、名祀、列仙、名释、祖灯(3门类列为外篇)等。以荆楚人物传记为主,以山水名胜为次,大多有考证和评论。取材广博精审,可补志之缺”(《楚宝·高世泰序》)。上溯楚先,下至明代,规模宏大。清人康绍镛以为言楚故者,殆无逾是书矣”(《楚宝·康绍镛序》)。但也由于体例过严,选录标准过高,以致一些重要人物也被摒弃在外。但其体例完备,可谓集史志之大成。

    网页编辑:陈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