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初民、民族、移民与
荆楚文化
 
  教育与楚才  
  语言文字  
  文学大观  
  表演艺术  
  造型艺术  
  科学技术  
  史地学术  
  巫术与宗教  
  生活与风俗  
  哲学思想  
  传统文化的转型  
 
 
  首页>>荆楚文化>>造型艺术
周代崛起的楚雕塑


()发达的木雕及铜塑

商周时代,尤其是东周时期,随着楚文化的崛起,雕塑艺术异彩缤纷。不仅出现了大量装饰性艺术精品,而且出现了镇墓兽、虎座立凤,木俑等大批专门性雕塑品。

1.镇墓兽  镇墓兽是楚文化中具有标志性,最有特色的一种雕雕艺术品。出土数百件,仅见于东周楚墓,尤以战国时期为盛。大体上由方台梯面底座、兽形身首、鹿角三部分组成。一般为木质圆雕,个别为泥质和铜质。时代较早的一般无鹿角、无五官面目,直身直颈、当阳赵巷4号春秋中期楚墓出土的一件最早的镇墓兽就是如此。战国中期的镇墓兽达到其艺术的高峰。多屈颈屈身,五官具全,头插鹿角,龇牙吐舌(多长舌)、双眼外突,面目狰狞。多为单体,少数为双体。为双体者,双体背向,由身而立,颈尾相连,共一底座,头顶各插一对鹿角。雕刻彩绘,颇有神气。镇墓兽仅见于一棺一椁以上的贵族楚墓,一墓只出一件。日本学者水野清一、梅原末治,认为是山神像,国内学者也提出了土伯(地府之神)、引魂升天的变体龙、兵主(战神)等说法。神秘莫测,无法定论。似以镇墓之说为佳。

2.虎座立凤和虎座凤鸟鼓架  虎座立凤又称虎座飞鸟、虎座鹿角鸟,也是楚文化具有标志性的物品,流行于东周楚墓。圆雕施彩,多为木质,也有少量的陶胎。均以伏虎为底座,昂首展翅的凤鸟立于虎背,凤背插一对麋鹿角,如江陵雨台山166号楚墓的虎座立凤就是如此。雄奇神妙,堪称楚文化的杰作。关于它的意义,有山神、引魂升天神之说,也有说是风神飞廉的。虎座凤鸟鼓架也是楚文化特色作品,与此类似(详见第六章第一节之一),或许就是由此演变而来。曾侯乙墓出土的铜质鹿角立鹤亦属此类,底矮的小长方底座上立一展翅欲飞的长领鹤,鹤头生一对麋鹿角,嘴右侧下有铭文曾侯乙作持用终,构思神异。这种复合体的造型法属典型楚文化艺术特点。

3.木俑与铜人  荆楚人物雕塑主要有木俑、人形器座及小型佩饰等。以雕塑的人俑代替活人殉葬在东周时代比较普遍。中原诸国多为陶俑,而楚国的木俑自有其特色。荆楚木俑多出自贵族楚墓,有侍俑、乐俑、炊厨俑和武士俑。多整木雕塑、有的为榫卯结构。立俑一般高度在50厘米上下,跪坐俑高度在30厘米左右,俑的形象多为平顶,瓜子脸,有的加丝质假发(或用真人头发)。圆雕彩绘,有的着衣佩饰,还有的身上书有文字。江陵武昌义地6号楚墓出土一对木雕彩绘侍俑,木俑正面还各绘有两串长长的佩饰,对称地分列左右。木俑高56.6厘米,头与身为整木雕塑,足部以榫卯结构另外安装。一件双手是交叠胸前;另一件双手是安装上去的,作棒物状。长颈细腰,体态秀雅。[1]着衣俑以江陵马山1号楚墓的彩色着衣木俑最佳。共出土4件,高矮(57.5—60.5厘米)、大小、体态、容貌、服饰等基本相同。其中编号为2号的女性木俑,身高59.6厘米,身上的绢衣保存最好。整木圆雕,无手脚,面、颈绘肉红色,乌发后梳,双唇朱绘,眼睛传神,身着曲裾绵绣绢袍,细腰束带,袍裙曳地,色彩鲜艳。[2]。还有1件持剑武士木俑,长沙近郊出土,身着小袖短衣,衣长及膝,裹腿,威武雄壮。[3]

铜人,均见于器座和附件雕塑。曾侯乙墓的6个钟虡铜人,是战国人物雕塑的代表作。[4]均圆雕彩绘,上衣绣缘、交领右衽,下摆蔽膝,下着彩绘褶裙,束腰佩剑,以头和上举的双手分别顶托编钟下、中层的横梁,其中最大者身高96厘米。铜人显得肃穆、刚毅而有力。下、中层中间两个铜人左臂长而右臂更是超长一倍有余,这种长手现象,就钟架而言是处于实用的需要,从艺术审美角度而言则是一种夸张浪漫的手法,颇具匠意。

荆楚也是多民族(部族)融合的地区,这在人物雕塑方面也有反映。包山楚墓出土的根持灯铜俑,身着长袍,交领、右衽束腰,下裳曳地,高髻右偏,发式奇特。[5]这种发式见于秦始皇陵1号兵马俑坑武士,可能是楚国西北境的戎人,即陆浑戎之类。

4.木鹿  楚人崇鹿,战国时代流行鹿角饰和木雕鹿。如以上镇墓兽,虎座立凤,大多插有麋鹿角,许多器物也绘饰鹿纹,而且独立的木雕鹿数量也较多。鹿雕造型,多作踞伏卧状,头上插有对衬的真鹿角,鹿头有正视、侧视与回顾几种形态,多圆雕彩绘。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两件卧鹿,头上均插有对衬的真鹿角,鹿首一作俯卧正视状,身高27厘米,长45厘米,大腿上方有一方孔,后背原装之物已不可知。另一件作回首盘曲状,身高37厘米,宽42.5厘米。前者黑底色上饰江色梅花斑纹,后者通体黑色,形象生动逼真,写实性强。江陵拍马山楚墓出的木雕彩绘带鼓卧鹿(或卧鹿鼓),身长33厘米,通高28厘米。作侧卧状,四足内拳,头插双鹿角,向左侧视,全身饰梅花斑纹。后背立一小木鼓,鼓径4厘米,厚3厘米。或以为这是一种造型奇特的乐器(详见第六章)。这类鹿雕在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溪峨山,长沙浏城桥1号楚墓均有出土。

卧鹿立鸟。湖北云梦珍珠坡1号楚墓出土的卧鹿立鸟非常罕见。整体形象由卧鹿、凤鸟、鹿角三部分组成,鹿作直颈伏卧状,侧首顾视,张耳无角。翘尾展翅的凤鸟立于鹿腹上,作长鸣状,鸟首有对衬鹿角。圆雕彩绘,造型别致,是楚文化不可多得的精品。这种凤鹿的复合与虎座立凤意义近似。[6]

5.根雕  我国的根雕艺术传统,最早的根雕作品则发现在荆楚。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根雕辟邪1件,依据树根自然成形,圆雕彩绘,整体为一长形弯曲的龙形,全长69.5厘米,高31.540.5厘米,圆身,高足,卷尾龙首,目、耳、鼻、嘴、须、齿俱全,面目狰狞。四足均雕成竹节形,作行走状,足外侧分别浮雕有蛇、蛇咬蛙、四足蛇咬雀、及蝉等,造型神奇,代表了我国年代最早的根雕艺术水平。

荆门包山2号楚墓出土的根雕群兽,属微型雕塑,别有一番情趣。根雕品长3.9厘米,依树根自然雕出大、中、小3只鹿、一只猴、一只鸟及数条蛇。蛇在蠕动,猴作蹲坐状;鸟栖枝头,尖喙梳羽;大鹿高仰头劲,回眸远视,形态各异,富于动感。写实性强,也是早期根雕艺术的珍品。

6.雕刻座屏  在漆木雕塑艺术品中,荆楚彩绘动物座屏别具一格。座屏是一种专供陈列的艺术品,一般由屏座与雕屏两部分组成,雕屏大多透雕或浮雕,江陵天星观1号楚墓出土的,雕龙座屏就是如此。但在众多的彩绘木雕座屏中,以江陵望山1号楚墓所出彩绘动物雕屏,最有代表性。该雕屏长51.8厘米,宽12厘米,高15厘米,雕屏四周为长方形彩绘框架。雕屏底座中部悬空,两端着地;宽实厚重。整个座屏是凤、鸟、鹿、蛙与蛇博斗场面。屏座水域是蛇的天下,有二鸟为蛇所困败;屏内偏下,蛇吞蛙、咬鹿,鹿双双奔腾,两组凤鸟奋起啄蛇。底座与屏内内容相连,融为一体,造型复杂,井然有序,50多个动物生死博斗,场面极为壮观,充满了神奇浪漫的色彩。浮雕、透雕与圆雕的手法三结合,髹漆彩绘,是雕塑艺术精品。江陵沙冢1号楚墓出土木雕箭,与座屏类似,两鹿与两蛇博斗,三只凤鸟飞临,其中有一鸟喙蛇。幅面天与地的层次更加分明。上边框还浮雕有两蛇。透雕与浮雕的手法相结合,髹漆彩绘与动物座屏都具有精工之美。

7.鸳鸯豆与鸳鸯漆奁及兽形磬虡,鸳鸯豆与鸳鸯漆奁虽为用具,但具有整体造型的漆木雕塑效应。鸳鸯豆出土于江陵雨台山427号楚墓,通高25.4厘米,盘径18.2厘米,底径12.3厘米。上部豆盘及盖组合雕成一只鸳鸯鸟形,鸟作卧息状,轮廓分明,盘颈侧视,脚部卷曲,双翅收合,尾部微翘,恬静自然。圆雕彩绘,形态逼真。鸳鸯漆奁出土于曾侯乙墓,长20.1,宽12.5,高16.5厘米。整体为一只鸳鸯形,昂首曲足,双翘收合,圆雕彩绘,形态逼真,是漆木雕塑的珍品,著名的《撞钟图》和《击鼓舞蹈图》就分别绘制在其腹部两侧。

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对兽形磬虡,造型怪异,是由兽首、鹤颈、龙身、鸟翼、鳖足复合而成,头颈高昂,饱满圆润,作进攻态,生动有力。

8.其他木雕

木虎。包山2号楚墓出土,长60.4厘米,通高14.4厘米,宽11.2厘米,木质圆雕。整体为一只虎形,虎背负长形木条,虎首面目分明,作匍匐前行状,头颈伏地,腹背微曲,屈腿蹬地,长尾翻卷,虎首面目分明,圆雕彩绘,而似为几案类附件。

木鱼。江陵李家台4号墓出土1件,长14厘米,包山1号发现1件,长20.7厘米,圆雕彩绘。

角雕动物。包山2号墓出土,全器高10.2厘米,最大径1.9厘米,全器透雕三个虎首龙身的动物,相互蟠绕。

()楚玉雕

东周时代,荆楚玉雕逐渐形成了精雕细刻,自然活泼的风格,创制了诸多玉制珍品。据古籍所载,楚国的“和氏璧”传到赵国后,身价百倍,“价值连城”,秦王欲以15城换得此宝,而赵相蔺相如不愿此宝落入秦王之手,曾以生命护宝,完璧归赵。这虽是一般性的故事,但它反映了楚玉的艺术价值,及其在列国中的影响和地位。

考古发现的玉制品更是令人目不暇给。春秋中后期出土的楚玉器有玉璧、玉玦、玉璜、玉瑗、玉琮、玉琥、玉、玉环、玉牌、玉人、玉兔、王羊等许多品种的玉制品。湖北当阳曹家岗5号楚墓出土的1件玉,绿色,角状,长5.4、宽2.2厘米,头部雕刻羊首,身饰卷云纹样,制作极为精致。河南浙川下寺春秋中后期楚墓群出土大量玉制品,其中1号贵族楚墓出土的一对虎形玉璜,长14.6、厚0.4厘米,白色透明,玉质细润,俯首曲足,弯腰卷尾,刻工精细,纹饰华美,造型生动,是春秋玉器难得的珍品。同墓所出的1件玉牌也很有特色,玉牌形体较大,近方形,高7.1、宽7.5、厚0.2厘米。乳白色,玉质细腻。浮雕兽面纹和对称的蟠螭纹,刻工极精,错综复杂,繁而有序,华美富丽。

入战国以后,前此新兴的玉雕造型艺术风格臻于成熟。随县曾侯乙墓玉制品多达300余件,品种多制作精美,可代表荆楚玉雕的高度发展水平。其中16节龙凤玉佩,用五块青白玉石雕成,圆形活环连接成串可以折卷,其中有3个安装有销钉的活环可以分合,分则成四段,合则成一串。各节分别透雕成龙、凤形或璧、环形,整体又合为一条龙形。这种集分雕连接、透雕、平雕、阴刻等技艺于一器,局部与整体造型融为一体,可居上古玉器之冠。该墓出土的微型圆雕的牛、羊、猪、狗、鸭等玉制品,器小如豆,通体抛光,造型生动,别开生面。江陵望山春秋中期楚墓出土的一对龙形玉佩形态生动流畅,大有腾飞之势。凡此均显示出荆楚已达到了先秦雕塑艺术之巅。

 

    注释:

    [1] 江陵县文物局:《湖北江陵武昌义爻地楚墓》,《文物》19893期。

    [2] 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文物出版社1985

    [3] 参见蒋玄怡:《长沙——楚王族及其艺术》第2卷图版,美术考古学社,1950年。

    [4]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

    [5] 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

    [6] 参考云梦县文化馆:《湖北云梦县珍珠坡一号楚墓》、《考古学集刊》1981年第1集。

    网页编辑:陈海霞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