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初民、民族、移民与
荆楚文化
 
  教育与楚才  
  语言文字  
  文学大观  
  表演艺术  
  造型艺术  
  科学技术  
  史地学术  
  巫术与宗教  
  生活与风俗  
  哲学思想  
  传统文化的转型  
 
 
  首页>>荆楚文化>>教育与楚才
“楚才实多”与楚国的用人制度


先秦时代,楚国之所以能创造出一流的楚文化,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得力于楚国的人才。

首先从楚国的兴起来看,主要得力于鬻熊和熊绎。鬻熊是位能文能武并且很有战略头脑的人物。商周之际是一个改朝换代的时期

,他统一芈姓诸部,在丹阳(今河南淅川丹浙之会)组建国家,同时,又高瞻远瞩,认清形势,本着“欲强,必以弱保之”(《列子·黄帝》)的思想,投靠尚处于方国地位的强大的周国而为“周文王师”,为楚国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熊绎是鬻熊的第4代孙,他处于周初封国建邦时期,成王举周文王、武王时有功之臣的后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国,熊绎不仅参加成王举行的岐阳盟会,而且坚持“跋涉山川以事天子”,从而使楚国取得了周王朝的诸侯国的合法地位。为楚国及楚文化赢得了发展的契机。此外,还有一些楚君主,如熊渠将楚国本土推进到江上楚蛮之地;楚武王率先创建王制和县制,“得志于汉东”;楚成王时势力向东扩展至淮泗地区,打败宋襄公,实执中原盟会的牛耳;楚庄王问鼎中原,饮马黄河,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楚惠王灭陈为县,广地泗上,使楚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南收杨越,遂有苍梧”;楚宣王乘中原大战,实行“休楚”政策,蚕食巴蜀,西“自汉中,南有巴黔中”;楚威王向东南发展,灭越而占有越国本土。在朝臣中,著名的令尹子文毁家纾难,力佐成王治国富强;令尹孙叔敖以民为本,辅佐庄王称霸中原;叶公子高率方城外之众平定白公之乱,辅佐惠王安定国家,功成身退;战国末年著名的四大君之一的春君,任令尹于危难之中,励精国治等等,这些君主大臣,施展宏才大略,扩展疆土,安邦治国,不仅直接参与楚文化的创造,而且也为楚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军事技术方面,有射石饮羽的熊渠、百步射柳叶而百发百中的养由基。在经济经营管理方面,有善于治赋理财的掩、善于经营商业贸易的鄂君启。在文化教育方面,有著名的教育家申叔时及慎子;有被称之为“楚宝”,能道训典的左史倚相和能作“训辞”、精通祭礼的观射父;在哲学思想方面,有最早草创道家思想的鬻熊,率先提出民为神主说的季梁;还有著名的道家学者老子、文子、环渊、鹑冠子;以及农家学派的领袖许行。在文学艺术方面有音乐家钟仪、伯牙及钟子期;著名的文学家屈原、宋玉、唐勒及景差等等,举不胜举。这些文化的精英,在创造一流楚文化的过程中,都曾发挥过主导作用。

与此同时,“楚才晋用”的现象在楚国也比较突出。据春秋蔡大夫声子所言,春秋时楚国有不少人才流入晋国。如与声子同时的在晋国被称为贤大夫的杞梓、皮革,皆有“卿才”,都是从楚国去的。此外,秦国著名大臣百里奚、吴国著名大臣伍子胥、越国著名大臣文种、范蠡都是出自楚国。另外也有其他国家的人才流入楚国的,如晋国的伯州犁、卫国的吴起,齐国的陈轸等客卿在楚国改革与外交方面曾发挥过一定的作用。

人才与选拔制度是密切关联的。先秦时代,楚国国君实行选立太子的继承制度,有良好的师保教育条件,出现了不少杰出的君王。同时,战国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能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因此,官吏选举原则,“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举不失德”(《左传》宣公十二年)。但是,到了春秋战国之际,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私学教育的兴起,产生了一个新兴的士的阶层。在这个阶层中涌现出不少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们既有文化知识,又有政治见解,既有治国之术,又有外交活动能力,还摆脱了宗法制的束缚,自由自在,没有“国”与“家”的既得利益的牵累,专以游说求仕。同时,楚同各诸侯国一样,在社会大变革时,在剧烈的兼并战争中,力求生存和发展,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而这样的士中包括各种不同出身的人,甚至有相当贫困者。因此楚人在继承传统的“内姓选于亲”的原则之外,选拔士人强调“贤”与“忠君”,不论出身,如客卿吴起、陈轸、荀况、李园等均为战国游士,庄舄是“越之鄙细人”,对他们的举拔就没有讲出身。这样,扩大了选举面,有益于人才拔尖。促进了楚文化的发展。

 

注解:

① 罗运环:《论楚国的客卿制度》,《武汉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网页编辑:陈海霞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