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以前,由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省外人士入黔者极少,对贵州的地理情况多不了解。入明以来,随着卫所的设置、驿道的畅通、府、州、县的设立,流寓贵州的文人日渐增多,过往官员不少,商旅往来其间,对贵州的山川物产、风土人情感到新奇,将其见闻写成了地理游记之书。万历间,王世性曾游于贵州
,著有《黔志》一书。它虽以“志”名书,实际上是根据自己所见所闻写成的游记,通篇仅二千余字,所记内容不外乎贵州的山川、物产及有关土司的见闻,记述了清平云溪洞、新添母珠洞、普安碧云洞、偏桥飞云洞、镇远凌云洞、安庄双明洞及平坝喜客泉等胜景,对贵州地理颇多描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之说即始见于此。继后,曹学著《舆地名胜志》193卷,其中有一部分专记贵州,取府、州、县山川分类为编,重点写名山胜水,兼及沿革、地理、疆域、民族、风俗,辑为《贵州名胜志》4卷。万历末,有才女名邢慈静,因扶其夫贵州布政使马拯灵柩还乡,将其沿途所见所闻及感受写出,题为《追述黔涂略》,对贵州行旅艰难的情况作了一番描写。
在明代诸多的游记中,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徐霞客游记》,它被誉为“千古奇书”、“世间真文字”。徐霞客,名宏祖,江阴人,生性好游,足迹北至京城、山西,南到福建、广东,最远的莫如西南边疆。崇祯九年(1636年),徐霞客作“万里远游”,于九月十九日从江阴出发,经浙江、江西、湖广、广西而入贵州。崇祯十一年(1638年)三月二十七日,他自广西南丹到达贵州独山丰宁下司,经独山、都匀、麻哈(今麻江)、平越(今福泉)、新添(今贵定)、龙里、贵阳、青岩、广顺白云山、平坝、安顺、镇宁、关索岭(今关岭)、永宁、新兴所(今兴仁)、普安、亦资孔(今盘县境),于十月初一日过胜景关入云南。徐霞客在贵州游览了半年之久,虽然经过许多险阻,但他“途穷不忧,行误不悔,暝则萞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把他的感受写在《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之中。书中用“世间真文字”描写了贵州的真山真水和名胜古迹,如相传为建文帝出家的白云山,“闻声如雷”、“万练飞空”的黄果树瀑布,“高且三十丈,水奔腾于下”的盘江铁索桥等等,向全国人民宣传了贵州。它如实地记述了贵州的地貌、岩溶、江河、气候、物产、交通、政区、地名,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地理书。更可贵的是,《黔游日记》记录了明末贵州的社会经济状况,例如:“环山为壑,中洼为田”的梯田,“小麦青青,粉花翠浪,从此遂不作粤西芜态”的农业生产状况,“垒石为九门甚整”的都匀城,“中街市人集,鱼肉不乏”的平坝卫城等,保存了许多明代贵州的宝贵资料。在《黔游日记》中,还记有若干贵州的风土人情,堪称一幅贵州风俗画卷。总之,《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游记的最佳之作,它既是游记,又是百科全书、历史实录和文学作品。
入清以来,游记更多,有代表性的如《滇行纪程》、《黔游记》和《滇轺纪程》3书。《滇行纪程》为清初许缵曾所著,他因赴滇4次路过贵州,将黔中道旁的名胜古迹、山川物产、风土人情记入书中,有重要参考价值;《黔游记》为江阴人陈鼎所著,将贵州各府、厅、州、县的名胜古迹记述于书,颇有考古和旅游价值;《滇轺纪程》一书,是林则徐任云南乡试主考官时的旅途日记,其中有一段是记自玉屏入贵州、经镇远、黄平、贵阳、安顺、盘县入云南的风景和历史传说。
明清两代,记述贵州山水的还有《山志》。例如:明嘉靖间慎蒙所撰的《贵州山泉志》,万历年间邹元标所撰《龙山志》和谢三秀所撰《东山志略》,清代有赤松和尚所撰《黔灵山志》、朱定元所撰《飞云岩志》、王榕所撰《甲山志》、何德峻所撰《东山志》、但明伦所撰《白云山古迹考》等。
与此同时,贵州人外出游览名山大川或宦游他乡,也写了许多地理游记之书。明万历年间,贵州卫人杨师孔在江浙一带做官,遍历东南胜景,写下了《远游漫记》。其后,杨师孔之子杨龙友偕父游历天台、雁荡,对沿途山川寺宇、崖壑溪洞多有记述,著有《台荡日记》,诗情画意,尽在其中。丘禾嘉的《黄山游记》,情景交融,亦不失为佳构。清康熙年间,贵州武状元曹维城领兵驻扎西藏,著有《进藏纪程》1卷。乾禄界苗族地区情况,写成《苗防备览》22卷,卷一为《舆图》、卷二卷三为《村寨考》、卷四卷五为《险要考》、卷六卷七为《通路考》、卷八卷九为《风俗考》,以下各卷为《营?考》、《城堡考》、《屯防》、《述往录》、《要略》、《传略》、《艺文志》和《杂识》,是书虽然出于镇压苗民之需要,但保存的地理资料却是十分宝贵的。其中的《苗疆城堡考》、《苗疆村寨考》、《苗疆险要考》、《苗疆道路考》、《苗疆风俗考》等,后来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在地理学中,地图测绘是一个重要方面。从现存的方志来看,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开始,即绘有地图,标明疆界、道里、城池、官署。在万历年间所刊的郭子章《黔记》中,有4卷为《舆图志》。不过,在清末以前的志书中所使用的地图,都是示意图,并没有准确的比例。到了晚清,测绘技术大有提高,所绘地图较为精确,宣统元年(1909年)贵州调查局石印的《贵州全省舆地图说》即可反映这一时期地图测绘的水平,全书共4卷,首卷列贵州通省图说及各府厅州总图17幅,卷上列贵阳、思州、思南、镇远等府图表25幅,卷中列铜仁、黎平、安顺、兴义等府图表22幅,卷下列都匀、石阡、大定等府及平越、松桃、普安、仁怀直隶厅州图30幅,均用经纬标方位,图后有说。
属于《图说》、《图记》一类的书,有几种贵州人的著作是很有价值的,它们虽然不涉及贵州,但却能充分反映贵州人的地理知识水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贵阳人李时华任广东巡抚,作《岭南七道图说》,图有序,有例;有置邮,有关隘;有合图,有指掌图;有形胜图,有公署图,有道府图,共计45图。又有刘汝辑将《入齐鲁图》、《泰山图》、《关里图》集为一册,名为《东省三图记》。普安举人潘凤梧曾撰《地水师边略》7卷,其一为《地水师略》,其二为《图演》,其三为《条陈》,其四为《百问》,其五为《广陈网》,其六为《广方河图》,末尾为《百朋同声集》,旨在“重关设险”,巩固边防。
此外,在贵州人的著作中,有关边防的书极多,例如:明代王训所撰的《保边政要览》、刘钦的《渠阳边防考》、吴淮的《边筹集》、蒋杰的《边略》,清代则有花杰的《马边夷务考》、朱克敬的《边事汇钞》、黄彭年的《东三省边防考略》及《历代关隘津梁考存》等。
网页编辑:高娃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