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历史上治水有功的人,都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景仰。贵州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治水人物,见于《清史稿》的有陈法、韩、李朝仪等。陈法,字世垂,晚号定斋,安平县(今平坝县)人,康熙、乾颅人
严寅亮以书法闻名于世,光绪年间,曾奉慈禧太后之命,题颐和园正门匾额及园内匾额16方,楹联24副。现代文学家谢六逸,亦出生于贵阳,他是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作家之一,与茅盾、郑振铎、叶圣陶、周作人等创立“文学研究会”,不仅散文写得很好,而且开创了儿童文学、翻译文学,对日本文学的研究可与周作人相伯仲,又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新闻教育之一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先后在复旦、大夏、贵大、贵阳师范学院任教,是贵州近代最有影响的作家、新闻家和教育家。蹇先艾,贵州遵义人,早年即被鲁迅称为“乡土作家”,是20世纪30年代的老作家。
五四运动以后,马列主义传入中国,贵州的先进分子纷纷投身革命,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水族、贵州荔波人,后来随叔父到山东,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研究马列主义,不久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创始人之一。王若飞,贵州安顺人,随舅父黄齐生赴日和到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到前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马列主义,1926年担任中共中央第一任秘书长,后在上海、武汉、内蒙古从事革命活动,是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四八”事件中不幸逝世。邝继勋,贵州思南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红六军、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军长,开辟了洪湖、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周逸群,贵州铜仁县人,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毕业后派往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贺龙部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后来扩编为二十军,参加南昌起义,并介绍贺龙入党,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军团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周达文,贵州镇远人,1921年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1925年带领150名优秀青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改名丘贡诺夫,担任教务和翻译工作,以后又创办《工人之路》报纸,被王明路线迫害致死,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段雪笙,贵州赤水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过北方左联党团书记。龙大道,贵州锦屏人,侗族,1923年入党,在上海领导工人运动,1931年被捕入狱,与林育南、柔石、李求实等烈士被杀害于上海龙华。杨至成,贵州三穗人,1926年在黄埔军校由周逸群介绍入党,参加南昌起义并上了井冈山,进过前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1957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上将军衔。宦乡,贵州遵义人,长期协助周恩来、陈毅办理外交工作,又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是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
近代以来,在贵州少数民族中也出现了不少优秀人物,除上述的邓恩铭、杨至成等而外,著名的还有安健、席正铭、王宪章、韦杵、王天培、欧百川、余达父等。安健,字舜卿,彝族,贵州郎岱县(今六枝特区)人,虽出身于土司家庭,却能突破封建世俗的禁锢、封锁,毅然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之道,1905年在日本东京首批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反清、讨袁、北伐及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始终站在孙中山先生一边,北伐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党代表,坚决贯彻孙中山联合共产党的政策,贺龙部就是该军的一个师,师长贺龙、党代表周逸群后来领导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席正铭,土家族,贵州沿河县人,少年时即投身辛亥革命,组织“历史研究会”,又组织“皇汉光复会”,参加同盟会,曾任护法军政府中将参军、黔军总司令,上书孙中山,提出“革命必须以俄为师”的建议,孙中山在复函中说:“来书感喟于时局,谓俄国可为导师,深表同情。”王宪章,原名应贤,苗族,贵州安龙人,辛亥革命时为武昌主要革命团体
“文学社”副社长,与“共进会”联合发动武昌起义,王宪章任标统。韦杵,原名明俊,字天培,原为朱培德部师长,倾向革命,南昌起义后曾任军长,朱德为副军长。王天培,侗族,贵州天柱县人,北伐时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勇敢善战,是北伐军中的一支劲旅,在徐州大战中任中路前敌总指挥,后被蒋介石杀害于杭州。欧百川,苗族,贵州铜仁县人,从1925年起即参加贺龙的部队,北伐时是贺龙领导的独立十五师的团长,后贺龙部改编为二十军,参加南昌起义,欧百川任第一师副师长,主攻敌第五方面军总指挥部,起义后担任二十军前敌司令,挥戈南征。余达父,名若,字以行,彝族诗人,也是近代史上彝族的第一位律师,第一代留学生,有《雅堂诗集》14卷传世。余氏一门,擅长诗文,祖父余昭著《大山诗草》、祖母安履贞著《园录阁诗稿》,父亲余一仪著《百尺楼诗草》,祖辈尚有余白奄的《时园诗草》和余珍的《四余诗草》,形成了一个彝族诗人群。少数民族中在文化方面有贡献的,还有两个人是应当提到的。一个是苗族的杨雅各,他与法国传教士柏格里及几位汉族教师合作,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制了“老苗文”。另一个是彝族的罗文笔,整理和翻译了一批彝文典籍,丁文江题为《爨文丛刻》,在1932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贵州在近代还涌现出一批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他们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作出了贡献。誉满全球的茅台酒,历来都恪守“传子不传婿,传媳不传女”的老规矩,即令师徒相传也不能得其真谛,酒师郑义兴先后在茅台的成义、荣和、恒兴酒房作酒师,将茅台酒生产的技术加以总结,寻出规律,制定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茅台酒生产工艺规程,发扬了国酒的优良传统。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的玉屏箫笛,为玉屏郑芝山所创,郑氏精通音律,善制箫笛,能辨其雌雄,“是以天下言箫者,必首郑氏”。大方人张伯卿,在发展传统工艺品“大方漆器”中作出了贡献,他所开的“宝光斋”漆器坊,产品造型典雅、油光可鉴,工艺独特,尤以皮胎漆葫芦和“都盛盘”最负盛名。岑巩县人聂宝善,自幼酷爱雕刻艺术,清末民初开办平民石砚工厂,发展传统的“思州石砚”工艺,以平雕、浮雕为主,兼有阴刻,图中充满诗情画意,造型栩栩如生。锦屏侗族农民陆宗吉,自幼栽杉种树,总结了杉树快速丰产的经验,创造了人工造林奇迹“八年杉”。锦屏侗族王佑求,改变了“正月栽竹、二月栽树”的旧传统,创造“九月杉”和“六月杉”的新经验,被誉为“杉木王”。雷山县苗族李正隆,以打制银器闻名遐迩,是附近各地苗族、侗族、水族、瑶族热爱的银匠师,所制银角、银花、银雀、银梳等装饰品深受欢迎。
自清末以来,贵州还出现了一批政坛上的风云人物。继陈夔龙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后,在北洋政府中,任可澄作过教育总长,朱启铃作过内务总长。在发动反袁的天津会议上,蔡锷、梁启超与贵州籍的王伯群、戴戡、蹇念一、陈国祥合称“天津六君子”。在护法战争中,兴义系军阀袁祖铭曾经显赫一时,成为“川黔鄂陕甘五省联军总司令”。国民党军政要员何应钦是贵州兴义人,在军阀混战的“五旅纷争”中离开贵州,第二次东征后担任第一军军长兼黄埔军校教育长,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任总司令部参谋长及行营主任,继后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抗战期间为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后为国防部长、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是国民党中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实力人物。号称“一门三中委”的谷氏兄弟为贵州安顺人,谷正伦曾任宪兵司令,甘肃省主席、粮食部长、贵州省主席,谷正纲当过社会部长,谷正鼎当过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他们同时都是国民党中央委员。贵州盘县人张道藩也是国民党要员,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海外部长,去台湾后任立法院长。在台湾担任立法院长的刘健群是贵州遵义人,副院长马空晴亦为贵州人。这些人物虽然政治立场不同,但毕竟是一个时代的重要人物[1]。
注解:
[1]史继忠:《贵阳名人》,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年8月版,并见《贵州历史文化名人》(贵州省历史文献研究会编印)。
网页编辑:高娃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