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地理环境  
  经济土壤  
  史前文化  
  制度文化  
  语言文字载体  
  青铜时代与铜鼓文化  
  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风格迥异的建筑  
  民间工艺美术  
  绘画与石雕石刻  
  歌舞之乡  
  地方剧种  
  民族传统体育  
  贵州教育  
  学术与科技  
  贵州文学  
  宗教信仰  
  贵州民俗举隅  
  贵州文化与现代化  
 
 
  首页>>贵州文化>>绘画与石雕石刻
高原崖画与摩崖石刻


在祖国的西南部,岩溶地貌比较发育,地面上常有挺拔的石崖,这便为崖画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广西、贵州、云南、四川便出现了崖画,使人感到神秘莫测。最驰名的莫过于广西宁明的花山壁画,画面在宽135米的石崖上展开,绘有1300多个形象,有人物,有兽类,也有器物,最大的人像有3米多

高,最小的只有30厘米左右,或奔驰,或舞蹈,或逐猎,或对战,不一而足。四川珙县麻塘坝一带,也有类似的崖画,它和悬棺葬同时出现在高耸的石崖上,更增加了人们的神秘感。云南有沧源崖画,相当原始,据说是新石器时代的,反映了原始人的生活。最近又在丽江境内的金沙江畔,发现了一组约400平方米的大崖画,古朴、雄伟、壮观。其实,像这样的崖画,在贵州是很多的,已发现的就有二十多处,只不过人们很少有机会去那些偏僻的地方,而见到的人又没有很好宣传罢了。

崖画大都在临江河的悬崖峭壁上,例如:花山壁画就在明江右岸,距水面250米,珙县崖画、沧源崖画、丽江崖画莫不如此,贵州的几处崖画也是这样的。作画的颜料,很可能是丹砂(即朱砂)或是赭石(赤铁矿),均呈土红色。画法大同小异,都是用线条勾勒,风格粗犷,奇形怪状的,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崖画的内容,宛如一幅风俗画,表现出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产生活画面。这一切都很可能与原始宗教有关,把它画在壁立千仞的石崖上,有一种威不可犯的气势,而红色据说可以避邪,借以镇住那兴风作浪的“水鬼”和出没山中的恶魔,使人畜能保平安,生产和生活得以顺利进行。当然,也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但远古的人类,“驱鬼祈福”的心理,毕竟是引起艺术冲动的基本原因,倘若不是这样,为什么这些崖画不置于平地让人们清晰可睹,而偏偏要画在人迹罕至、高不可攀的地方呢?

在贵州关岭县城西南40公里的下瓜寨,有地名为“马马崖”,崖上有赭石画的三幅壁画,崖下是滚滚奔流的北盘江,从名称上就可以想见,马是画的重要内容。主要的一幅宽约3米,高2米许,前面有一巨石挡住视线,站在地面上是不容易看见它的。画面大致分为3组:第一组有三匹奋蹄奔跑的马,最前面的马上骑着一个人,骑手上方有一支正在坠落的鸟,大概是在射飞鸟吧;第二组仿佛是放牧图,马走得并不快,后面跟着三个大人和一个欢快雀跃的小孩,还有一只狗;第三组,只有两个妇女和一个小孩,妇女穿的很像是筒裙,也许是守在住地照看小孩吧。东南角上的一幅和崖顶上一壁小的,因风雨剥蚀,模模糊糊,现在已看不清了,但赭色的痕迹仍依稀可见。这一带有一种短小精悍、善于登山的小马,称为“爬山虎”,古代住着百越的先民“僚人”,妇女穿的就是筒裙,很可能就是他们生活的写照,寄托了他们祈求平安的愿望蒋永康、蒋国维:《马马崖壁画》(载《贵州文史丛刊》,1981年4期)。。相距不远,在濒临江边的地方,又有一壁“神主岩”,上面也有用赭色写的“大汉”字样,莫非就是汉代沿江活动的遗迹?事情虽不敢说得这么肯定,但祭祀这一点确是很明显的,否则不会叫“神主岩”。

事情绝非偶然,在关岭县城东南40多公里的地方,就在牛角井附近,接二连三地发现了白岩脚、三面坡、后头湾和曹家屋基几处崖画。白崖突兀高耸,左下方有壁画,画上有八人二马,两人骑在马上,其余的人作奔腾状,马上的人,一个伏于马背,一个侧身向下。三面坡的图像已模糊不清,隐隐约约的可看见人和马。后头沟只见两个人物画像,双脚伸开像个“大”字,有举步欲飞之状。曾家家屋的壁画,仅有一人,高约0.25米。它们均系线条粗描,人物有飞动之感。

还是在关岭县境,距县城不过15公里,有座晒甲山,与关索岭相对峙,下面是河谷深切的灞陵河,显示出一派巍峨的高原景观。晒甲山又称红岩山,崔巍百丈,如墙似屏,呈浅红色,在偏北而平整的石崖上,有红色丹书的图像,形如古字,似篆非篆,似隶非隶,参差错落,大小不一,凡19字,人称“红岩碑”。此“碑”藏在深山中不知有多少年,到了明代才被人发现,嘉靖年间,有个名叫邵元善的人来到这里,写了一首《红岩诗》,这才引起人们重视。但因此文无人认识,谓之“天书”,于是众说纷纭。田雯《黔书》说:“永宁有诸葛公碑”,当地人又相传这里是武侯南征晒甲之处,疑其为诸葛亮所作的图谱。《安顺府志》称其为“殷高宗石刻”,认为是殷高宗伐鬼方留下的遗迹。又有人说是大禹治水的丰碑,还有人说是用古爨文写成的济火“纪功碑”。多少年来,人们不断探索、推测,但谁也没有找到公允的答案,和贵州古代的、夜郎一样,成为千古之谜。

在贞丰县北40公里的小花江村道旁的崖壁上,有一幅“七马图”,七匹带鞍的马,前前后后,一齐向着西面奔跑,技法上与对岸的“马马岩”极其相似。崖下是花江古渡,是古代横渡北盘江的要津,“七马图”描绘的,大概就是当年驮马络绎于道的情景。

《兴义府志》记载,安龙县北30公里的梨树乡,石山连绵,峭壁上颇多洞穴,“居民就洞为室,猱升而登,当门种树,好鸟群鸣,奇境也”。在一个洞外的石壁上有一幅“写字崖”,似字非字,似图非图,古朴典雅,不知其意。无独有偶,水城县南80公里的响石村也有一处香龙岩写字崖,崖壁像一张巨纸,上面写着类似彝文的文字,字迹工整,今人多不能识。但有些汉文是可辨识的,可能是诗作。

在六枝特区的公园里,有个桃花洞,这里曾经是古人类栖息的地方,1983年在此发掘了一件人骨化石,定名为“桃花洞人”,还有240多件石制品和熊、虎、巨化石,断定是旧石器晚期的古文化遗址。在洞的两壁上,也有用赭石涂绘的人、马、虎、鸟,仿佛是一幅狩猎图,在另一壁上还有太阳和动物,大概是在阳光下取暖吧,这又成了贵州的另一个千古之谜[1]。

往东到了黔中地区,在贵阳北边的开阳县,距县城90公里的平寨乡顶跋寨和大羊坪村西侧,有大崖口和小崖口两处崖画,画壁向南,下面是乌江的支流清水江。这里是贵州目前发现的一处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观的古代崖壁画,因为画中马的图形最多,称为“画马崖”。大崖口的画面为4.6米×1.6米,约7.36平方米;小崖口的画面为11.2米×2.5米,约27平方米,两处相距三四百米,共有图形150个,都是由赭色涂抹而成。画中的马,有的在飞奔,前蹄离地,后腿伸直,马尾翘起;有的作缓行状,四条腿一前一后,马尾下垂;也有的作直立状,胸脯挺起。人的姿态各不相同,或大或小,或远或近,有的骑在马上,有的站立马背,有的牵着马,有的在马后赶马,有的徒步而行,还有的举杯对饮、翩翩起舞,或手持弓箭,或头上顶物。画面上有太阳,也有星星,还有鱼、龙、驴、狗、仙鹤和一些神秘的符号。如果从整个画面推想,仿佛是一幅游乐图,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翻山越岭,聚集一堂,围成圆圈跳舞,引吭高歌,骑马射箭,从日中跳到黄昏,跳到夜幕降临,跳到满天星斗的夜晚。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想,未必就是作者们的本意,但没有说明,只好作这样的想像。值得注意的,是附近多有古文化遗物,有方格纹粗质陶片,有贝币和装饰品,还有无名小山的洞里发现的古代剑齿象的化石,而且是一个群体,有成年的也有幼年的[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