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地理环境  
  经济土壤  
  史前文化  
  制度文化  
  语言文字载体  
  青铜时代与铜鼓文化  
  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风格迥异的建筑  
  民间工艺美术  
  绘画与石雕石刻  
  歌舞之乡  
  地方剧种  
  民族传统体育  
  贵州教育  
  学术与科技  
  贵州文学  
  宗教信仰  
  贵州民俗举隅  
  贵州文化与现代化  
 
 
  首页>>贵州文化>>民间工艺美术
织锦与披毡


纺织的历史相当悠久,这是因为它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而且在“男耕女织”的社会状态中,始终是主要的家庭手工业。平坝飞虎山出土的石纺轮,说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贵州就有了纺织。《后汉书·南蛮传》载:“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又载:“汉兴,改为武陵,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宾布

。”《北史·僚传》谓僚人“为细布,色至鲜净”,且“岁贡租布”。这几条记载告诉我们,在汉晋时期,“南蛮”和“僚人”的纺织已盛,故令五陵郡“大人输布一匹”,僚人“岁贡租布”;当时所产的布主要是麻织品,口面不宽,但织工细致,还可染成“五色”,“色至鲜净”。到了唐、宋时期,纺织品的种类繁多,著名的如“顺水斑”、“娘子布”、“围布”、“筒裙”、“瑶斑布”和“披毡”等。《溪蛮丛笑》说:“蚕事少桑多柘,茧薄小,不可缲,可缉为(绸),或以五色间染,布亦可伪,名顺水斑。”显然,所谓“顺水斑”,是指一种五色相间如斑纹的织物,以柞蚕丝为原料,也有用布料的。又说:“汉传载‘’。‘干’,僚言,今织细白苎麻,以旬月而成,名娘子布。”这种“娘子布”是用苎麻织成的,但很精致,麻经过漂白,而且很细,须旬月方可织成。又说:“丫桑味苦叶小,分三叉,蚕所不食,仡佬取皮绩布,系之于腰,蹬板代机,经纬回环,通不过丈,名围布。”这大概是上述“织绩木皮”之一,以丫桑树皮为原料,织造的方法极为原始,在腰间系绳索,以足蹬板,先布经线,然后以手穿梭织成,因为长度仅足以围腰,故名“围布”。“筒裙”在唐代已经有了,《唐书》载南平僚“男子左衽,露发徙跣,妇人横布两幅,穿中而贯其首,名为筒裙”,宋代以“仡佬裙”最有特色,“裙幅而头缝断,自足而入,斑厚重,下一段纯以红”。《桂海虞衡志》称:“(蛮)衣青花斑布”,又有“瑶斑布”。同书又载有“蛮毡”,“蛮人尽披夜卧,无贵贱,人有一番”。

上面所说的“顺水斑”、“干布”、“青花斑布”及“瑶斑布”,实际上已具备织锦的特征。织锦,又称织绣或织花,其特点是以丝线或棉纱为原料,在木机上直接织成明暗相间的花纹,一般以几何图案及花鸟鱼虫图形为主,可用作头巾、围腰、肩花、花带、背带及背包等。织锦是一种复杂高超的工艺,因为是以彩色经纬线的隐露来构成各种图案,所以操作时要十分细心,严格按构图拨数经线,然后以纬线穿梭,稍有错乱即成废品。这种工艺,在宋代空前发达,汉族地区有苏州的“宋锦”、南京的“云锦”、四川的“蜀锦”和杭州的“都锦”,而在南方少数民族中则有“傣锦”、“壮锦”、“黎锦”、“侗锦”、“苗锦”、“土家锦”、“布依锦”等数种。贵州的织锦过去统称为“土锦”,侗、苗、土家、布依各族均有,而且各具特色。

侗锦最为驰名,(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在黎平府的《风俗门》中提到侗族“织花(绸)为锦”,又在《土产》中特别注明:“土锦,诸司出,以苎麻为质,彩线挑刺成之,今谓之洞被。”清康熙年间,山东德州人田雯任贵州巡抚,在《黔书》中写了这样一段话:“锦用木棉线染成,五色织之,质粗有文采。俗传武侯征铜仁蛮不下,时蛮儿女患痘,多有殇者,求之武侯,侯教织此锦为卧具,立活。故至今名之曰武侯锦。”诸葛亮南征的故事姑且不论,但古州(今榕江)一带,确有“武侯锦”。张澍的《续黔书》记载最详,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侗锦的花纹,他写道:“锦之以花名者:芙蓉也,蒲桃也,牡丹也,葵花也,荷也,樱桃也,茱萸也,林檎也,芝草也,皂木也。以鸟兽名者:对凤也,翔鸾也,翻鸿也,仙鹤也,孔雀也,鸳鸯也,飞燕也,麒麟也,金雕也,天马也,辟邪也,狮团也,象眼也,走龙也,蛇文也,龟背也,虎头也。以器物名者:楼阁也,樗蒲也,绶带也,银也,盘球也,簟纹也,鱼油也,博山也,连壁也,杂珠也,答晕也,方胜也,婆也。皆所谓五色而极思,藉罗纨以发想者也。”他特别赞扬黎平曹滴司的侗锦:“以五色绒为之,亦有花木禽兽各样,精者甲他郡。”其优点是“涑之水不败,渍之油不污”,他惊呼:“是夜郎苗妇之手,可与尧时海人争妙也。”

侗锦有彩、素两种,“织彩为纹曰锦,织素为纹曰绮”。素锦以黑白二色、黑蓝二色或蓝白二色织成,一般以白线为经,蓝、黑线为纬,经纬互为花纹,阴阳两面起花。彩锦以棉线为经,丝线为纬,喜用玫瑰红、粉绿、浅紫、淡黄、浅蓝等色丝线,淡雅清新,朴素大方。侗锦的图案,构图工整严谨,追求对称美,大多是由排列规则的矩形、菱形、纹形等几何图案和变形夸张的鱼、虫、花、鸟及劳动场面组成,造型概括、简练、形象生动。

苗族“好五色衣服”,又善织布,以“谷蔺布”最为精细,谚云:“欲作汗衫裤,须得谷蔺布”。织锦在苗族中也很盛行,大都以白线或青线为经,彩线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编织而成,有宽幅、窄幅两种。窄的只有四五分到两寸左右,用作带子、花边。松桃苗家妇女编织的花边,用优质棉花纺成细纱,经米汤浆洗,染为青、蓝、紫色,用专门的织机编织而成,做工精细,图案新颖,古朴典雅。台江县清水江一带的苗族,用作裙围的织锦,宽约尺许,都是用彩色丝线织成,五彩缤纷,鲜艳夺目。黄平、施秉及炉山等地苗家的挑织,全用白棉线织成,宽约一尺,染成藏青色,用作妇女的衣背。麻江、丹寨等地的织锦又有不同,全用未绞成线的细丝织成,白经青纬,图案多呈几何形,黑白分明,鲜净素雅,因做工极细,每天只能织寸许。

苗锦图案富有装饰趣味,龙、凤、牛、马、鱼、虫、蝴蝶在锦面上栩栩如生,因为这类图形不像几何形状那样对称,有头、有身、有尾、有角、有眼,织起来极不容易。色彩配置,无论在青底或白底上,都喜用大红为主色,间有少许黄色、绿色、紫色,对比强烈而又协调,形成庄重古朴、绚丽典雅的风格。苗家妇女,自幼学成,技艺娴熟,操作时无须图纸,全凭自己的灵感,一双巧手在织机上调动五颜六色的竹梭,不出丝毫差错。

布依锦久负盛名,《续黔书》载:“永宁、镇宁二州出铁笛布,其纤美似蜀之黄润,其精致似吴之白越,其柔软似波戈之香荃,其缜密似金齿之缥叠,余不知其何以织也。……定番苗妇所织,洁白如雪,拭水不濡,用弥年不渍垢腻。”布依锦与壮锦颇多相似,具有“白质方纹”、“佳丽厚重”的特点,最著名的为镇宁扁担山的“纳锦”。纳锦系用青色或蓝色的纱线作经,以五颜六色的丝线为纬,经过数纱穿梭、精挑细插而成,锦面类似丝绣,花纹精致紧密,表面光洁平整,图案瑰丽美观,色彩绚烂鲜明。图案为菱形、方形、三角形、回形多种几何图形交错组合,不失“方纹”的特点。以“方纹”构成各种动物图形,并以动物命名,如羊儿锦布依语称作“桂读绒”,人物锦布依语称为“桂读文”,蝴蝶锦布依语称为“桂读麻”等等,这些动物呈现了某种动物的部分特征,夸张、含蓄而古朴,表现手法极其简练。“正织反看”是它的一大特点,呈现在机杼之上的却是锦背,织的过程中须借助机下的镜片观看其效果,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黔东北地区有“土锦”,按其地望,当与土家锦有关,土家族称为“西兰卡普”,用红、黄、蓝、白、黑5色织成,俗称“土花铺盖”,主要用作新娘出嫁时的被面,也是跳“摆手舞”时用的披风。土家锦的图案,多为飞禽走兽,鱼虫花鸟,多达二三百种,因编织者别出心裁,所以几乎没有雷同。其中有一种别致的图案叫“回笔花”,用猿脚、虎纹、马花及狮子头4种图案组成。“西兰卡普”质地厚实,经久耐用,喜用重色,多以黑色为基调,格调沉着和浑,赏心悦目,有“机好精干,千赤百华”的赞誉。织造“西兰卡普”,以一手织纬,一手挑花,挑花工具多用细牛角制成,机床低小,幅阔不逾尺,现已改进,可织宽幅锦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