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地理环境  
  经济土壤  
  史前文化  
  制度文化  
  语言文字载体  
  青铜时代与铜鼓文化  
  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风格迥异的建筑  
  民间工艺美术  
  绘画与石雕石刻  
  歌舞之乡  
  地方剧种  
  民族传统体育  
  贵州教育  
  学术与科技  
  贵州文学  
  宗教信仰  
  贵州民俗举隅  
  贵州文化与现代化  
 
 
  首页>>贵州文化>>语言文字载体
壮 侗 语


贵州使用壮侗语的少数民族人口最多,语种也最多。语种有:壮语、布依语、侗语、水语、仫佬语和毛南语。使用人口多达420多万人。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数字表明,布依族247.81万人,壮族约3万人,侗族140.03万人,水族32.62万人,新识别为毛南族的“佯

”人和仫佬族的“木佬”人共数万人。

壮侗语族又称“侗台语族”或“黔台语族”,包括壮傣、侗水、黎三个语支。贵州没有黎语支的语言。贵州的布依语、壮语属壮傣语支,侗语、水语、毛南语和仫佬语属侗水语支。壮侗语族语言除了具有汉藏语系语言的基本特征如“主语·谓语·宾语”语序外,另有几点特征值得注意:其声调同古汉语一样,分平、上、去、入四个调类,每类又由于原来声母的清浊分为两个调,故通常有8个声调,有时还因元音的长短或声母是否送气而有9个以上的声调。除侗语和仫佬语外,都有带喉塞音的声母。壮侗语族语言一般都有m、n、、p、t、k 等韵尾。词汇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量词和构词方式上。壮侗语族量词都很丰富。以名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除侗语、水语、仫佬语的数量词组结构与汉语相同外,其余语言一般是修饰成分在中心成分之后,如把“白马”说成“马白”,把“一棵”说成“棵一”。这在古汉语中有类似现象。壮侗语族诸语言内部较大的一致性,缘于使用该语族语言的各民族均是来自海洋的所谓马来人种的古代“百越”民族的后裔。故壮侗语族各民族至今生活习俗和经济文化特征仍比较一致,如“纹身断发”、“嗜水产”、“择平坦近水地居之”、“善舟楫”、“铸造铜鼓”并“贵重铜鼓”等。“农耕”很早就成了古代“百越”民族的主体经济形式,这个民族是典型的“稻作民族”。他们以耕地为中心定居下来 ,随着人口的繁衍,逐渐向四周扩散,相互毗邻成片,在经济、文化上的交往长久而深入。因此,壮侗语虽说在贵州分布很广、使用人口和语种也最多,但都分布在乌江以南各地,与广西连成一片,以黔南、黔东南及黔西南三个自治州最为集中,诸语言内部比较一致,方言并不复杂,有的还无方言之分,只有土语之别。受汉语影响最大的侗语也只分为南北两个方言,毛南语和仫佬语内部差别不大,布依语和水语不分方言只分土语,壮语的两种方言仅北部方言涉及贵州。各民族经济、文化上的历史客观性决定了语言的现状。同理,又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复杂因素,同出于古代“百越”的各民族,又出现了同源异流的现象,逐步分化为布依、壮、侗、水、毛南、仫佬等单一民族,形成各自的语言,除了和同语族语言共同的特点外,各民族语言又具有各不相同的语言风貌[1]。

布依语主要分布在红水河和南盘江以北的地区,以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及邻近黔西南州的镇宁、关岭和紫云三个自治县最为集中。布依语各地语音的对应较整齐,词汇和语法结构也比较一致,虽有些细微差异,但不易找出明显的地域分界,因此没有方言差别,只依据语音的差异和部分词汇的不同,划分为三个土语区。黔南土语区又称第一土语区,包括望谟、安龙、罗甸、贞丰、兴义、册亨、独山、荔波等县和惠水、长顺、兴仁、紫云、关岭、平塘、都匀、镇宁等县的部分地区;黔中土语区又称第二土语区,包括贵阳、贵定、清镇、龙里、平坝、安顺、织金、黔西等县(市)和惠水、长顺、都匀三个县的大部分地区,独山县的小部分地区;黔西土语区又称第三土语区,包括的地区有:普安、晴隆、六盘水、镇宁和关岭大部、紫云和兴仁小部。三个土语各有一些特点,而以黔西土语的特点较突出,所以,黔南、黔中两种土语之间的通话较容易,而与黔西土语通话则比较困难。布依语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除黔西(第三)土语外,大部分地区声母不送气;有腭化、唇化声母;韵母中的主要元音分长短;除个别语气词没有声母外,没有元音起头的音节;除有辅音韵尾外,还有元音韵尾i、u、m。声调是6个舒声调、2至4个促声调。布依语的各地语音差异是划分其三个土语的主要依据,而语法和词汇差异较小,故此不再缕析[2]。

壮语与布依语同属壮傣语支。作为同语支的语言,语音、词汇和语法各方面的特点多有相同。壮语分为南部和北部两种方言,北部方言和布依语有许多共同点,同源的迹象十分明显。这从壮族的诸多自称如“布壮”、“布侬”、“布土”、“布依”、“布寮”等也可窥其一斑。壮语北部方言的五个土语中,就有东、西两个土语区邻靠着贵州布依族地区。壮语的分布遍及广西,但仅其北部方言在贵州的黔桂边境地带有分布。据明代弘治《贵州国经新志》卷七“黎平府风俗”记载:“趏家者,乃西山阳洞之土人,即广西溪洞趏蛮也。……其语言、饮食、衣服,与广西柳州夷同。”“趏家”指布依族,“柳州夷”指壮族。可见,自古壮、布依两族即习俗相类、语言相近,正是由于这两种语言有十分亲近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我国语文工作者创制少数民族拼音文字时,特将布依文和壮文归并。

侗语在我国使用人口最多的省区首推贵州,大部分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天柱、从江、榕江、锦屏、剑河、镇远七县。划分侗语为南、北两个方言的依据主要是词汇的异同情况,这一点非常特殊,与一般根据语音来划分方言、土语的常规不同。据1956年调查8个代表点的1 500个左右常用词,南部方言内部词汇相同者平均达93%,北部平均为80.1%。由此进一步根据语音上的差别,将南、北方言又各分为三个土语。南部方言三个土语的代表地在贵州是:榕江、锦屏(启蒙)为第一土语;黎平、从江为第二土语;镇远为第三土语。北部方言在贵州的三个土语代表地是:天柱(石洞)为第一土语;天柱(柱溪)为第二土语;锦屏(大同)为第三土语。侗语的语音特点是:浊塞音声母已消失,而壮侗语族其他语言大都还有2至6个;各地侗语的塞音(有的还包括塞擦音)声母都分送气和不送气两套(例外,仅个别地方有两套);各地都有一套与舌尖音声母对立的舌面音声母,多数地方还有舌根塞音和小舌塞音声母的对立,这是侗语和水语相同而为同语族其他语言所没有的特点;侗语有少数腭化和唇化声母。韵母渐趋简化和合并,北部方言已没有长短元音的对立,南部方言多数地方亦然。声调调类多,一般有9个舒声调、6个促声调,可见其声调的分化较大。侗语的句法结构有其鲜明的特色,值得一叙:侗语量词可单独修饰名词,也可受数词、形容词、代词、动词词组修饰,还可以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补语在宾语后的情况比较常见;形容词谓语后面可带名词补语,有的还可以被副词修饰;“是”或“有”有时可以不用,所以表示范围或否定的副词也就直接出现在名词、代词前[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