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地理环境  
  经济土壤  
  史前文化  
  制度文化  
  语言文字载体  
  青铜时代与铜鼓文化  
  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风格迥异的建筑  
  民间工艺美术  
  绘画与石雕石刻  
  歌舞之乡  
  地方剧种  
  民族传统体育  
  贵州教育  
  学术与科技  
  贵州文学  
  宗教信仰  
  贵州民俗举隅  
  贵州文化与现代化  
 
 
  首页>>贵州文化>>经济土壤
历史悠久的矿产开发


贵州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产资源丰富,有许多矿种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古代,由于人们对矿产的认识有限,不知道它的价值和用途,也没有较好的开发手段,因此沉睡在深山之中,得到开发的主要有汞、铅锌、金银、铜、铁、煤、雄黄、石英、水晶、硝石、陶土、石炭岩等。

贵州正处在两个全球性汞

矿成矿带的交接地带,是我国三大汞矿区之首,汞矿遍及黔东北、黔中、黔南、黔西及黔西南,尤以黔东北最为富集,是名副其实的“汞省”。汞的开采,是贵州最古老的矿业,至迟在汉代已闻名于世,《后汉书·郡国志·郡》载:“毋谈指出丹。”“丹”即丹砂,又称丹矸或朱砂,而毋与谈指均是郡属的县,毋今黔南,谈指在今黔西南。贵州所产朱砂、水银,质地优良,自来为皇室所贵,官方注目,主要作药物、朱批和炼丹,故自唐以下各朝,莫不将其列为贡品,有“光明砂”、“药砂”、“水银”等名目。铜仁、万山等地,唐代属锦州,所产朱砂多泛舟锦江而运往辰州集散,故《太平寰宇记》中特别注明“药书谓辰锦朱砂”,明人王世性《黔志》谓:“虽曰辰砂,实生贵竹。”两宋之世,黔东北及湘西一带少数民族长于开采汞矿,提炼朱砂、水银。《溪蛮丛笑》说:“辰锦砂最良……佳者为箭镞,结而不实者为肺砂,碎则有绿豆,末则有药砂。砂分土井、崔井,万山之崖为最。仡佬以火攻取,名辰砂。水银出于朱砂,因火而就,或谓砂腹生水银,非也,名粉红水银。”故宋代300年间,贵州少数民族首领入京朝贡,多以朱砂、水银为贡品,每次多达千两以上。到了明代,汞矿开采大盛,官府在铜仁、思州、思南、石阡各府设局开采,其产地有铜仁府所属的省溪、大万山长官司,思州府所属的施溪、黄道溪长官司,思南府所属的婺川县和思印江长官司及蛮夷长官司,石阡府所属的石阡长官司,并在此四府境内设有板场、木悠、任办、鳌寨、苏葛捧、大崖土、黄坑、大万山等水银朱砂局,招募土民开采。清代除继续开采上述各府老矿外,又新增砂坑若干,例如修文红白崖、开州白马洞、八寨羊五加河、独山凉水亭、贞丰州回龙湾、册亨乐繁、普安直隶州白崖及水城厅等地,开采范围由黔东北扩大到全省各地。

贵州的铁矿,主要分布在西部水城、赫章,中部清镇、修文,黔东南凯里、炉山,黔南都匀、独山等地。虽有一定储量,但品位不高,而且分散。从考古资料看,贵州使用铁器较早,普安铜鼓山出土的遗物中,有铜及铜铁合制器具七十余件,其上限为春秋战国,下限至西汉。赫章可乐出土的“武阳传舍”铁炉,系用生铁浇铸,轻巧美观,为汉武帝时所造。但当时用以铸造的生铁,恐非本地所产,大都由四川输入,《汉书·食货志》载:蜀有卓氏、郑氏,“皆冶铸,贾椎髻之民”,即销售夜郎等地区。贵州铁矿开采、冶炼始于何时,未可定论,但宋代已见于记载,《溪蛮丛笑》说,“铁之精英在水,数十年者,名水秀铁。”可见湘黔边境的少数民族已精于炼铁。唐宋时期的文献中,每记有少数民族“出入佩刀”、“刀剑未肯离身”,说明铁器已相当普遍。到了明代,贵州产铁之地猛增,有贵州宣慰司、石阡府、黎平府、普安州、龙里卫、乌撒卫、普定卫等,安顺府所属西堡长官司出产的刀,“锋利,有二镰、三镰之号,胜于他境所铸”。当时尚属四川的播州宣慰司杨氏土司“擅开尚瓷寨等处铁冶二十四处,令伪太监曾保烧炼熟铁,专造军器”,其地“原有铁户八十六户,递年自行炼铁营生”,足见播州铁矿开采、冶炼很盛。入清以来,铁矿开采范围扩大,产地增至六十余处,天柱铁矿有矿工千余人,遵义西乡枫香坝民户卢某“就场开炉熔化,矿苗甚旺,质亦优”,而苗刀谓之“锋利无比”、“吹毛透风”。

贵州铅锌矿藏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水城、赫章、普安等地。大抵在唐宋时即已开采铅锌,故《溪蛮丛笑》提到仡佬能炼铅的事。有明一代,播州及水西土司地区,纷纷开采铅锌,以此致富。何乔新《勘处播州事宜疏》提到,播州杨氏土司,在境内开设铅厂,每年收取黑铅、白铅若干。《明实录》载,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毕节、乌撒两卫“奏请开彼处铅厂,以充兵饷”,当时,川黔两省就为争夺乌撒天生桥一带铅矿发生争执,贵州巡抚议割四川所属乌撒军民府改隶贵州,而乌撒土知府安效良则奏:“本府自隶川二百余年,一旦闻改隶开采,夷民俱不乐从”,足见“夷民”早已开铅锌而获利,不肯交官府开采。除此而外,思州府及普安卫亦产“土铅”。清康熙年间,由于铸钱的需要,令“黔楚之铅,上供京局”,于是贵州铅的产量上升到重要位置,极盛时年产2 000万斤,成为清代主要的产铅区之一。当时主要的产地有:威宁州的莲花、齐家湾、白蜡厂、砂砾厂、江西沟厂、罐子窑、妈姑、羊角、新发、白岩、马街、猓黑、黑泥、三家湾、柞子朱矿、猓布戛等17处;水城厅有集福、万福二铅厂;毕节有大鸡厂;大定府有水洞、帕兴发白铅厂;平远州有达磨山的马鬃岭厂;此外,清平县的凯里、新井湾,普安州的连发山,遵义的新寨,镇远府的牛塘沟等处,均有开采。贵州所产铅、锌,大部分解运京师及湖北铸币,或由毕节、遵义起运至四川入长江,或由清水江转运湖北,而另一部分,便利用云南东川的铜,在贵阳、大定两宝钱局铸币。采炼之法,《黔书》有专条记载,入掘坑入内,发现矿苗后,或仰或俯,或首与足并,在洞中开挖,用木材支撑洞顶,以松脂照明,得铅后,“舂之连机之确,淘之麦冲之河,炙之栗林之炭,熔之洪冶之炉”。

使用铜器的历史自然比铁更早,战国至两汉的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青铜器,有鼓形铜釜、无胡铜戈、战国铜刀、铜锄、铜柄铁剑、同劳“比五”铜澡?、牛头形铜带钩、日光镜、心形铜钺、五铢钱纹虎钮于、东汉铜车马等等。从普安铜鼓山遗址中的范模、坩埚、铜渣等遗物来看,有一部分当是贵州所产。但贵州铜矿蕴藏量小,且未见有开采记录,很可能是由外地运来。宋代雍熙年间,黔南各溪洞因“击铜鼓、沙锣以祀神鬼”,要求释“铜禁”就是一个证据。而明、清两代,云南运铜均由贵州经过,在镇远转由水路运输,所以,贵州的铜很可能主要来自云南东川。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