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基础上,沿袭方仙道、黄老道某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相信人经过一定修炼有可能长生不死,成为神仙。将老子及其《道德经》加以宗教化,称老子为教
主,尊为神明;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作宗教性的阐释。
东汉顺帝时,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自称出于太上老君的口授,造作道书;同时吸收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创立五斗米道。张陵死后其子张衡、其孙张鲁继续在川西北和陕南传道。汉灵帝时,奉事黄老道的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太平经》(即《太平清领书》)为主要经典,自称大贤良师,以叩头思过、符水咒语为人治病;“以善道教化天下”,教徒数十万,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发动起义。因起义者个个头戴黄巾,故人称“黄巾”。它和五斗米道相呼应成为当时农民起义的旗帜。起义失败后,太平道被封建统治者残酷镇压,逐渐衰落。张陵之孙张鲁割据汉中二十余年,传播五斗米道,实行道教合一,受当地人民拥护。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张鲁归降曹操,拜将封侯,五斗米道遂得合法传播,影响日益扩大。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的创立,标志道教的正式产生。
在张陵创建五斗米道的同时,道教就传入云南[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原扰攘不宁,为避战乱与纷争,人民不得不向云南迁移,逃难而来的民众中,自然有信奉道教的人,他们带来道教的经典图像,在云南传播道教。唐宋时期,道教在云南的传播日增,今存的文献中多有反映。元、明、清三朝,内地道士来云南传教者络绎不绝。如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的弟子宋德方、长春真人刘渊然、武当派祖师张三丰等都来云南传教讲道,并在云南兴建了许多道观,如昆明的龙泉观、昭通的大龙洞道观等。
云南道教来源多,教派杂,与儒家思想相交融,和佛教相混杂,又与彝族、纳西族、白族等当地的乡土宗教相渗透,形成鲜明地方民族特色。
全真天仙派是较早传入云南的道教流派。全真天仙派祖师是吕碞,字洞宾,号纯阳,唐末道士。巍山民间传说吕洞宾曾到巍山传布全真天仙派,开辟巍山道教丛林。这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是全真天仙派道教在巍山已有长远的历史则是事实。全真道的形成时间晚于唐代。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全真庵举徒讲道,全真道才正式创立,是元代以后道教主要教派之一。云南全真道天仙派的特点是: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提倡全神练气,不尚符箓,不事烧练,其道士必须出家。全真道天仙派在巍山的宫观主要有:青霞观、长春洞、望鹤楼、栖鹤楼等。相传全真天仙派祖师吕洞宾创立40字道谱:“妙玄合道法,阴阳载乾坤,志心皈命礼,万古永长春,清净无为宗,临道大洞金,暂状师得位,耀腾谒太空。”这是山泉真道天仙派的道谱。这个道谱清代以前失传,今存道谱是自清康熙年间传到20世纪40年代,排到“皈”字,为13代。现今巍山还有“皈”字号的道士。
大约在元代全真龙门派传入云南。全真龙门派的创始人是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金世宗大定十四年(公元1174年),丘处机在陇州龙门山隐居修道,创立龙门派。蒙古太祖十五年(1220年),丘处机的弟子宋德方(字广道,号披云)游历昆明,龙门派开始在云南传播。龙门派在昆明的道观主要有:真庆观、龙泉观。明末清初全真龙门派在昆明、保山、巍山等广泛传播。龙门派道士在富绅豪门的支持下,大开道场,广招门徒,四处讲经论道,影响不断扩大。清代龙门派在巍山取得主要地位。宫观有文昌宫、玉皇阁、朝阳洞、陪鹤楼等。现存道谱从清初开始到20世纪40年代已有21代。龙门派在云南的民众中形成“火居龙门派”的群众组织。火居龙门派的特点是,道士道姑不必出家,有妻室儿女。其宗教活动主要是洞经会定期举行,开坛讲经,弹奏洞经音乐,传布道教思想。
明代,长春派传入云南。长春派祖师为刘渊然,号体元子。他原是龙门派的弟子,熟悉符箓及金火大丹的秘诀,善劾治鬼物,旁通医术,能为人治病。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招至京师,赐号高道。成祖永乐初年从驾至北京。因得罪权贵,贬谪至云南。刘渊然在云南弘扬长春派道教,在昆明创建长春观。清代长春派在云南继续发展,到20世纪逐渐衰微。长春派的特点是注重符箓及金丹的锻炼。道士多通医术,为人治病颇见疗效,在民间有较大影响。
“正一派”于元代初年传入云南,在昭通、昆明等地流传。正一派源于五斗米道。元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朝廷封张陵后裔第38代天师张与才为“正一”教主,总领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箓。此后,凡是道教符箓各派统称“正一道”。元初,四川正一道传入云南昭通、昆明等地。明末清初,正一道分离出“龙沙”一派,在民间传道。正一道的特点是持诵《正一经》,道谱多从龙门派。该派崇拜鬼神,道士擅长画符念经咒,驱鬼除魔,为人祈福禳灾等。正一派道士取妻生子,多为父子相传。
清代康熙年间全真道在巍山民间广泛发展,形成“清微派”和“灵宝派”。清微派由巍山龙门派传授发展,沿用龙门派道谱,其组织活动主要是洞经会。灵宝派自称宋代时已传入巍山。他们沿用龙虎山西河派的道谱,自称是龙虎山西河派传人。西河派的创教人是萨真君。萨真君名宗坚,号紫云,四川云宁县人。西河派道谱为60字。到20世纪80年代已传到第五十一字。
巍山、保山、昆明等地有一种独特的儒、释、道合一的宗教组织,名叫“圣谕坛”。圣谕亟待天传授圣旨,教化人民。“天”是玉皇大帝、历代皇帝和当世皇帝。圣谕坛有圣谕条规。圣谕有清代顺治皇帝的《世祖章皇帝圣谕六训》,康熙皇帝的《圣祖仁皇帝十六条》。戒律有《观音大世戒妇女八则》。圣谕坛的经书包括三教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上静斗垂宪宝科》、《太上洞玄灵宝三清仙经》、《罗八祖大乘真经》、《儒教大乘正宗正性除疑真经》、《达摩宝卷》、《观音菩萨化身忏全部》、《三教同源文仪》等。圣谕坛内设宣化、督讲、设讲、助讲等职务,分别负责斋课诵经、做会等宗教活动。圣谕坛是道、儒、释三教的总称,具体到各地又有各种坛名。如劝化坛、辅德坛、普化坛等。
云南最普遍的道教组织是洞经会。洞经会以唱诵《太上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约在元代形成,长盛不衰。洞经会由民间道士和信徒组成,于每年二月初三、五月二十三日在各地文昌宫、关帝庙中悬挂帐幔、摆设供品、斋戒沐浴,设坛做会。洞经会用民间乐器组成小型乐队伴奏,说唱《雷什经》、《报恩经》、《清静经》等36部道经。祭祀太上老君、玉皇大帝、文昌帝君等道教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寿家和、国泰民安。洞经会的音乐古朴典雅,悦耳动听,有各种曲牌,在云南汉族、白族、纳西族等民众中广泛流行。洞经会设会长一人,经长两人,执事一人,纠察一人,保管一人。会长裁决会务,经长主持经坛仪式,只是负责经场的布置和管理。现在云南民间的洞经会宗教内涵基本淡化以至消失,成为民间自娱自乐的音乐活动。
注解:
[1]
有关道教的不少观点和材料参考了郭武教授《道教与云南文化》书稿,谨致谢忱。
网页编辑:金湖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