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清军由吴三桂、铎尼、赵
布泰等人率领,从四川、贵州、广西三路入滇,永历帝败走。各地土司全部归附。清军入滇后,即改云南的布政司为云南省,设巡抚,同时设云贵总督在云南贵州两省互驻。
清代云南的疆域,“东至广西泗城七百五十里,南至交趾界七百五里,北至四川会里四百里,西至天马关接缅甸界二千三百一十里。”[1]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将乌蒙等地归属云南。其西南边界,清代初年只守明朝万历年间所筑八关。乾隆年间曾恢复孟拱、木邦、孟育、大山、孟艮、整卖、景线诸土司地。后来也不能过问,但缅甸、老挝、暹罗、安南仍为向中国朝贡的藩属之国。清末,英法帝国主义入侵中印半岛,缅甸、老挝、越南先后沦为殖民地。中法交涉界务,割去临安边境的孟赖、孟梭、孟蚌等地和普洱边境的孟乌、乌得等地。中英交涉界务,割去潞江以东之阿佤山、户板、麻栗坝等地。至于尖高山以北,高黎贡山以西大片土地,虽未议定界线,一任英帝国主义侵入而未过问。明代永乐时期云南西南的边界,自十六世纪以后,由于西方殖民势力的侵入,日益退缩,到清末达到顶点,几乎失去大半土地。
清代云南的行政区划,多依明代旧制而时有改易。到清代末年,“领府十四,直隶厅六、直隶州三、厅十二、州二十六、县四十一。又土府一、土州三、土司十八。”[2]
清代云南设司道,有提学使、布政使、按察使、盐法道、粮储道等。分辖府州,条陈纠劾;各守职掌,相互制约。清代云南省以下分设迤西、迤东、迤南三道。迤西道,驻永昌城(今保山),领永昌府、顺宁府、景东府(后改直隶厅)、楚雄府、姚安府(后并入楚雄府)、大理府、蒙化府(后改直隶厅)、丽江府、鹤庆府(后并入丽江府)、北胜府(后改为永北直隶厅)。迤东道,驻寻甸城,领曲靖府、广西府(后改直隶州)、广南府、开化府、溦江府、昭通府、东川府。迤南道,驻普洱城,领普洱府、镇源府(后改直隶州)、元江府(后改直隶州)、临安府。粮储道,驻会城,领云南府、武定府(后改直隶厅)。
为对付日益严重的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界务、商务交涉,光绪十三年(公元1885年),增设临安开广兵备道,驻蒙自,领临安、开化、广南三府。
清代绿营兵制,设镇、协、营于各地驻守,有事调遣,事毕返回防区。绿营兵分防布置,防区称为汛地,委派千总、把总领兵驻守,盘诘往来行人,维持道路畅通无虞。汛有固定防区,又分设许多塘房关哨,所有州县境内,普遍设立。清代汛塘制度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对于开发山区,促进云南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推动了云南郡县制度的发展与巩固,有利于保卫边疆和祖国统一。
注解:
[1] 《清史稿·地理志》。
[2] 《清史稿·地理志》。
网页编辑:金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