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后期农田水利有了较大的发展。会昌元年(公元841年)
,丰佑曾派将军晟君在大理地区筑横渠道,利用点苍山溪流灌溉城东及城南之田,在点苍山玉局峰顶之南修筑池陂,潴山泉溪流,称为“高河”,又开导山泉汇流为川,灌田数万顷。原来在经济发展上逐步与蜀川、中原趋于一致的洱海、滇池等地区的农业,到后期由于农田水利的发展,又有了较大的进步。在纺织手工业生产方面,由于太和三年(公元829年)南诏寇掠西川后,掳掠得许多能工巧匠,大部分地区已能够纺织绫罗,其生产力与工艺水平已赶上中原和蜀川。
由于手工业的发展,南诏专门设置了“厥爽”这一官职,主管工匠营造。大理、巍山、姚安等地出土了不少南诏时的残瓦,部分印有字样。这些瓦用轮打磨而成,工整而质朴,形制相同,质地坚硬。瓦上面的字,字模为窑户所作,以汉字为记号,亦有不能识别的符号。其中有“官口”或“官”字样者,当为村邑头目负责制造,可见当时已有专业窑户存在。崇圣寺三塔的兴建,反映了高超的建筑水平。大量精美的铜佛像和高大的雨铜观音像,反映了南诏冶铜业和铸造工艺水平已达到了当时的较高水平,迄今仍令人赞叹不绝。南诏的制盐法原来十分落后,自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攻占昆明城(今四川盐源)后,已完全采用唐朝的先进工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也发展起来,南诏设立了专门管理贸易的职官——“禾爽”。南诏内部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流相当频繁,不仅与剑南、岭南、吐蕃有密切的贸易往来,而且与天竺、骠国、中印半岛诸国,以至波斯、大秦都有商业交往。商人们不远万里到这些地区贩运水晶、琉璃、珍宝、香药、琥珀、奇异的兽禽、甘美的水果。由于商业的发展,开始用贝制作货币,贝币的流通标志着商业交换从物物贸易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商业贸易推动着交通的发展,南诏建立了以洱海地区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线。主要干线有“青溪关道(滇蜀西道)、石门关道(滇蜀东道)、永昌道(通往印度)、步头路(通往越南)、青木香山路(通往缅甸和中印半岛)等。与此同时,城镇也逐渐形成,羊苴咩是政治文化中心,大理是贸易中心,首府有十赕,四周是拓东(昆明)、镇西(盈江)、开南(景东)、宁北(剑川)、永昌(保山)、通海(通海)、会川(四川会理)等城镇。
网页编辑:金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