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西北林壑幽深、白云环绕的玉案山,有始建于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为昆明第一座佛教祥宗寺庙的筇竹寺,造型优美、驰誉中外的五百罗汉彩塑就
陈列在寺内大雄宝殿两壁、天台莱阁、梵音阁中。
筇竹寺罗汉
这些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的五百罗汉是四川民间雕塑家黎广修和他的助手,经历了七个寒暑(公元1883—1890年)的辛勤劳动才完成的。黎广修塑罗汉,并不是抱着佛教典籍去冥思苦想,而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每逢集市,他就去观察樵夫、小贩、菜农、山民、官吏等不同人物的形象,丰厚的生活积累与较高的艺术修养使黎广修塑像得心应手,神态逼真。全国诸多寺庙都塑五百罗汉,但多半被塑得呆滞刻板,千人一面,既无性格又无生气。惟有筇竹寺五百罗汉被塑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不似虚无缥缈的神,而酷肖活生生的人。两阁塑像分列上中下三层,上下两层多为坐像,中间一层多为立像,排列讲究对称。从创作手法看,或者通过大胆的想像和夸张,塑造出一些奇特形象,如向九天揽月的罗汉,手比身长数倍,神情专注,正用手中法宝勾取明月;长脚跨海的罗汉,涉足惊涛之中而神情若蹚小溪,这些艺术形象凝聚着人民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愿望。或者借神的形象表现人类的精神面貌,既有浓郁的宗教意味,又有强烈的生活气息,而且个性鲜明,形象生动。有的憨厚可爱,有的阴险狡诈;有的豁达大度,有的谨小慎微;有的勇武威风,有的胆小如鼠,抓住这些人物瞬间的动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梵音阁内一尊罗汉,赤脚交叉闲坐,左手微微托腮,右手正用挖耳掏耳朵,他微眯的眼眉、上翘的右嘴角、右边颧骨上收的肌肉,将他又痛、又痒、又舒服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天台莱阁中好几尊青年罗汉塑像,塑得神采奕奕,其白嫩圆润的面庞,清澈明亮的双眼,皮肤、衣纹质感都很强,似乎他的皮肤有弹性,鼻孔有呼吸,体内有温度,是罗汉,更是一位秀骨清相纯洁可爱的青年。雕塑家还设计了有关联的人物组雕,如两位正在耳语的罗汉和一群赶路的罗汉,使得整个罗汉堂既有单个的雕塑,又有组雕;有一线形的布局,也有圆形构图,多种形式融于一堂,既丰富多彩又有完美的整体效果。
在雕塑中,艺术家们还采用镂空和圆雕等多种手法,使人体、环境、衣饰线条流畅,刀法劲健利落。塑像上的颜料,由矿物自制,历久不变色;衣饰钻金,系用纯金打造,片薄纹美,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塑像人体比例,肌肉骨骼、服饰衣纹与常人相等。其喜怒哀乐、举止动作亦如常人,手中道具古朴自然。雕塑家们不但善于抓外貌、年龄、体形等外部特征,还重视个性的准确把握和内心世界的精细刻画,不仅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而且五百罗汉各呈妙态,无一雷同。
筇竹寺五百罗汉塑像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而被誉为“东方雕塑宝库中的明珠”,为世人所喜爱。
网页编辑:金湖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