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云文化中青铜器的数量在全部出土器物中的比例之大以及器物的种类之多,为其他地方的青铜文化所少见,从最早的剑川海门口遗址到最晚的滇池区域墓葬,滇云文化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大约一千年之久。云南及相邻地区丰
富的铜锡蕴藏为制造精美的青铜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在青铜制造工艺上古老的石范铸造被淘汰,代之而起的是陶模和熔模铸造、失蜡法的广泛采用,使铸造的精密光洁度大大提高。同时对合金配制比例的熟练掌握,可据不同的器物配以不同的合金比例,如加锡20%制成的剑硬度大,加锡6%制成的镯富有柔韧性,便于佩戴,加锡15%制成的鼓音响效果好。合金比例与中原青铜合金“六齐”之法相近,体现出古代先民在冶金技术上的高度成就,青铜器与玉石、玛瑙等多种原料和工艺综合使用使得青铜制品更加光彩夺目,富丽堂皇。云南青铜器铸造最突出的成就是“失蜡法”,这一由云南青铜文化独创的铸造技术,不仅能铸成各种复杂的铸件,而且表面光洁、美观。这一技术一直保留到现在。青铜文化是古先民们智慧的结晶,是当时人们生产水平的集中反映,是我国青铜文化中一枝独放异彩的奇葩。
晋宁石寨山M6∶30缚牛扣饰
晋宁石寨山M12∶38三虎背牛扣饰
江川李家山M13∶7猎鹿扣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