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地理环境  
  经济土壤  
  社会结构  
  起源与发展  
  哲学思想  
  宗教文化  
  滇云教育  
  滇云史学  
  滇云文学  
  艺术与科技  
  滇云名胜  
  滇云风俗  
 
 
  首页>>滇云文化>>滇云风俗
彝族婚俗


   彝族是滇云地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73个以上不同的族称,其中自称32个,他称41个。由于支

系繁多,各个支系在婚俗上也就产生了差异。《云南少数民族婚俗志》说:“尽管有不同的形式和做法,仍旧保留着彝族在婚俗上的古老传统习惯”,如娶亲这一天要“泼水”、唱“酒礼歌”,姑娘出嫁前几天就不喝水、吃饭以及情歌做媒介绍等。也有的地方盛行姑舅表优先婚,有“河水向低处流,姑娘向舅家嫁”的成语。有的地区有“不落夫家”的习俗,个别地区还残存着“抢婚”的风俗,有的还保留着青年男女夜间娱乐的“公房”。小凉山地区过去则还保留着等级内婚制和夫死嫁给家族兄弟的转房制。

由于彝族婚俗的差异性较大,各地、各支系均有自己的特点,这里依据《云南少数民族婚俗志》的记载,介绍他称“黑彝”、“白彝”、“干彝”的彝族婚俗。

1.恋爱。彝族青年男女喜欢通过唱歌来谈情说爱,每当夜幕降临,小伙子们带着短笛、月琴、三弦、木叶、草管约出姑娘,成群结队,在森林中燃起篝火,围成大圆圈,边歌边舞,动作轻快健壮,柔美而有力。这是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跳舞、唱歌互相结识,谈情说爱,称为“玩场”。此外则是对唱山歌。青年男女通过夏历二月九日“闹花节”、五月端午“花街”、六月二十四“火把节”、九月“重阳节”、十月“小阳春”等彝族传统节日对唱山歌,盛时参加者达几万人,时间长则七天,最少也要三四天。山歌的内容大体分为三类,一是“相会”,属于山歌开头,根据唱歌的对象随机应变;二是“叙情”,是对歌的主要内容,歌词以打动人心为主,一步一步地深化;三是“辞行”,表达男女间的依恋之情。歌词表达朴实,富于感情,调子能忧能亢,幽雅宜人。双方若唱得合心合意,则可相互定下终身。有的就在歌场定亲。也有的通过歌声了解对方姓名和地址后,回村托媒说亲。也有的比较慎重,唱歌认识后还须多方了解,在第二年或本年内下一个聚集日在歌场定亲。

总的来说,彝族青年男女间的恋爱是较为自由的,但也在一些地区存在着父母包办婚姻,在凉山地区则存在着与奴隶制度相适应的等级通婚。

2.定亲。过去,黑彝以牛马、金帛为聘,白彝以酒、布、银钱为聘,干彝以酒、麻布、炒面为聘。青年男女定亲后,男方请人去向女方父母说亲,只要女方父母接酒喝,就表示同意,然后男方就带上礼物到女方家正式定亲,称为“递小礼”。其后双方商定结婚的日期,男方请毕摩选择好日子,带上礼物去和女方父母商量,称为“压八字”。日子定下后,女方父母就要为女儿准备嫁妆,如橱柜、箱子、桌子、凳子等。

3.饿食。彝族传统习俗认为,新娘在结婚去新郎家的三天中解大小便,或者在娶亲途中要解大小便是伤风败俗的事情,要讨人咒骂,或受人嘲笑一世。因此,姑娘在结婚前十天,就开始减饭减水,到接近婚期的前三天,每天只吃一顿饭,每次只喝一口水,这被称为“新娘子饿食饿水”。关于这个习俗的来源,彝族民间传说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姑娘出嫁远方,途中要到路边小解,接亲人只好在路上等她。姑娘解手时遇到老虎,老虎吃了她后变成她的样子到了新郎家。后来小姑识破了老虎的身份,被老虎吃了。新郎不动声色,请双方的客人吃饭。老虎只好叫来各处的老虎变成人样来赴宴。新郎乘老虎们喝醉时将其尾巴拴住,放起大火,除一只母虎和一只公虎外,其他的都烧死了,现在老虎身上的花纹就是火烧成的。从此,姑娘出嫁时,为防止出现这样的事,就不准吃喝了。

4.泼水。彝族传统习俗认为,姑娘出嫁时,女方的姊妹兄弟和姑娘的同辈青年男女用水浇泼迎亲者,若水泼得好,姑娘到丈夫家,才不会去很远的地方背水,天也不会旱,有吃有穿。因此,当迎亲者来到寨子时,青年男女们早就在路边准备了几十桶水,朝迎亲者迎头泼去,迎亲者只有拼命奔跑,只有逃进新娘家门,泼水才会停止。泼水往往是欢乐的,谁泼在迎亲者身上的水多,谁就很高兴。

5.抢婚。据乾隆《东川府志》记载:“爨僰聘妇议银币,娶议牛马,轻重多寡,凭媒妁口,贫者不易得妇。爨之父母将嫁女,三日前,持斧入山,伐带叶松树,于门外结屋,坐女其中,旁列米淅数十缸,集亲族,执瓢杓列械环卫。婿及亲族新衣、黑面乘马持械鼓吹至,两家械而斗。婿直入屋中,挟妇乘马疾走,父母持械杓米淅浇婿,大呼亲族同逐女,不及,怒而归。新妇在途中故作坠马三,新婿挟之上马三,则诸爨皆大喜,即父母亦以为是爨女也。新妇入门,婿诸弟抱持新人扑跌,人拾一巾一扇乃退。”这对彝族社会中残存的抢婚习俗描述甚详。

弥勒县西山区的彝族也以抢婚作为缔结婚姻的主要形式。一般是青年男女在集体歌舞中相识相爱,双方私定终身。这时,男方便可邀约好友,与女方约好后将其“抢”回家中,即可成为正式夫妻。此后,男女双方需在第三天各背一背柴回门,补行求婚仪式。彝族人说:抢婚“是祖老祖代传下来的,男方去抢是对女方家的一种尊敬,而不是嫁不掉送去的”。

6.酒礼歌。彝族青年男女结婚时要唱“酒礼歌”。“酒礼歌”是彝族民间歌谣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有的地方又叫“婚礼歌”或“出嫁歌”。其形式是伴随着婚仪唱的仪式歌,内容是彝族从母系制社会进入父系制社会的一首怨歌。她们以习俗为掩护,痛斥父系制社会及父系社会的部落首领鬼主及其法规,对封建制度及夫权制度表示了不满和控诉。《酒礼歌》按内容分为22个部分,其中悲痛的内容占三分之二。

7.花巾舞。“酒礼歌”唱完后,新娘便要起行,于是开始“送嫁”。男女青年组成八对,边舞边唱,唱分合唱、男唱和女唱,表达对新娘的留恋和期盼。出嫁姑娘到婆家后第三天,要带新郎回门,之后就要回到新郎家履行做媳妇的义务了。

网页编辑:金湖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