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小凉山的宁蒗、永宁一带,森林密布,交通不便,建筑技术不发达。当地的彝族民居即为基本满足人们生活生产要求的木结构木楞房,即井干式民居。
木楞房又叫垛木房,是当地人民的称呼,其外墙和内墙均为去皮
圆木或砍成的方木叠成,墙角交叉相接,叠木有逢处抹泥以防风寒。屋顶为悬山式,坡度平缓,柃上无缘,直接铺上薄木片充瓦。这种薄木片称为闪片,铺时互相叠盖并有重盖两层的,盖时不用顶,仅以石块相压,因此木楞房又称为闪片房。
木楞房的组成形式有一字形、曲尺形、三合院、四合院等。一般正房是三开间平房,明间是堂屋,作厨房和待客用。右次间为主人卧室,一般不容外人进入;左次间是杂用或畜厩。人口多而劳动力强的人家则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木楞房不用木构架,但因很费木料,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木料的减少,很多地方已为夯土墙、铜板瓦顶房屋所取代。但在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些地区则仍然保留着,如楚雄大姚县的昙华乡。这里的木楞房以单开间最为普遍,两开间、三开间的也时有发现。一般都有楼,下关牲畜,人住楼上,楼板为圆木之上铺土构成。楼梯为踏棍式,搭置在墙外。屋顶以“闪片”覆盖最为正宗,也有使用麻秆和粘土瓦(板铺板盖)的。
网页编辑:金湖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