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白、彝、纳西、哈尼、傈僳、拉祜、普米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因点燃火把为节日的中心内容而得名。其时间一般在夏历六月初或二十四日、二十五日,持续一至三天。“火把节”古称“星回节”,古人以“星回于天”为腊尽岁终,而西南各民族的先民
有以伏为腊的习俗,他们以北斗柄下指与上指来划分伏、腊,从这种“斗柄指向”意义上说,腊“星回”,伏亦“星回”,故西南民族以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为年,“火把节”也就是他们的年节。
“火把节”的来历因民族而传说较多,一说相传汉代彝族妇女阿南的丈夫为汉将郭某所杀,阿南誓不从郭,赴火自杀。人们为纪念阿南,每年于此日燃火把凭吊;一说南诏王皮逻阁会五诏于松明楼,邓赕诏妻慈善夫人劝阻丈夫不成,便在丈夫手上戴一铁钏。皮逻阁火烧松明楼后,慈善夫人据铁钏找到了丈夫的尸骨。后来皮逻阁又想娶她为妻,慈善夫人安葬了丈夫后,闭城自尽,人们为纪念她,每年于此日燃火把凭吊;彝族支系撒尼人传说:阿育神把五谷撒到地上,人间丰衣足食,引起了天王的不满,便派大力神下界破坏。大力神为表现自己的力量,将水牛扭翻在地,撒尼人的英雄朵阿惹姿与大力神摔跤,将他击败。大力神又撒下香炉变成害虫,人们便点燃火把,烧赶害虫;纳西族传说:玉帝忌妒人间的美好生活,派掌火天神下界放火,天神不愿烧毁人间,最后被杀。他的一滴血掉到地上,变成一个小孩,教人们连点三夜火把以瞒玉帝,后人为纪念这位天神,便每年都过“火把节”;彝族支系阿细人传说:阿细人的英雄阿真为救同伴,将火把捆在羊群的角上,冲进城堡,烧死奴隶主那迢迢,救出同伴,以后便年年点火把庆祝胜利;彝族支系撒梅人传说:撒梅王为保卫家园被入侵部落杀死,人们便点起火把寻找他的精灵;拉祜族传说:善人用蜂蜡裹在羊角上,点上火,于六月二十四日那天找到并制伏了专吃人眼的恶人,人们为纪念这位善人,便于每年的这一天燃火把庆祝;傈僳族传说:诸葛亮南征到维西,帮助百姓开田种稻,派兵回四川运稻种,因路上有猛虎和瘴气,人们便点起火把驱散瘴气、赶走猛兽,于六月二十四日接回运稻种的士兵。以后便以这一天为“火把节”,庆贺民族亲睦友好,等等。
“火把节”期间,人们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每家门前竖小火把。晚上点燃,村寨一片通明,人们手持小型火把绕行田间、住宅一周,将火把插于田边地角,有的还要杀鸡祭“地公地母”,然后回到寨中,绕大火把翩翩起舞,纵情歌唱,并在火把上撒松香粉,通宵达旦。年轻人利用节日寻找意中人,老年人围坐火边谈古道今,有的地方还要举行摔跤、斗牛、射箭、赛马、打秋千等娱乐活动。在节日之夜,滇云高原处处火把灿烂,有如繁星降地,眼花缭乱,村村寨寨歌舞狂欢,热闹异常。
节日期间,人们还要举行各种宗教活动,杀猪、杀牛祭神,祈求丰年,驱除鬼祟。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火把节已成为各地宣传自己、介绍自己、商品交易的经济文化盛会。
网页编辑:金湖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