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的中华文明发生很早,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黄河流域。过去习惯于把黄河流域称作中华文化的摇篮,但中华文化的策源地决不仅限于黄河流域。云南的元谋、陕西的蓝田、北京周口店等猿人化石,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一百多万年至几十万年前,就已栖息在
东亚大陆的广大区间,云南是中华文明的策源地之一。虽然,云南处于中华文明的边缘地带,但是,自从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以来,中央王朝开始在云南设治,云南就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唐时期发展兴盛起来的云南文化,为辉煌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与贵州,从地缘关系上看是一个整体,即云贵高原。相同的地理环境使云南东部与贵州西部,因部族相连、习俗相近、文化相同而关系十分密切。
云南与四川和中原大地有长江这条纽带紧密相连。中国的最大河流长江,上流称金沙江,进入云南横断山纵谷地带后,从南北向流动,奔腾汹涌,到丽江石鼓,突然东北折,一路东奔而去,经由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在上海市附近注入太平洋。金沙江在云南境内水势汹涌,不通舟楫,却未能阻挡云南与四川和中国内地的交往。早在两千多年前,滇蜀的先人就已跨越金沙江天堑,开始了经济文化往来。最早传入滇云的中原文化,便是由蜀跨过金沙江南下云南的。历史上滇蜀交往最为密切,滇云士人思蜀、向蜀、习蜀的倾向十分明显,师学巴蜀,一直是滇云文化发展的一大特点。这是滇蜀地理相接,山水相连,在文化传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的腹地,唐宋以后,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金沙江至四川后,江水渐渐开阔,便于行船,自古以来千舟万帆,川流不息。云南沿金沙江可通川鄂苏,进入中华文明的腹地。先进的中原传统文化可以溯水而上,深入滇云大地,在云南不断传播和影响着云南文化的发展进程,长江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传输通道。特别是在元明清以后,长江流域大量移民滇云,中原内地发达的文化也随之而来,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艺术、思想观念涌入云南,更深刻地改变了云南的文化构成,迅速缩短了云南与内地文化进程上的差距。正如王夫之所说:“洪(武)、永(乐)以来,学术、节义、事功、文章皆出荆扬之产”,“今且两粤、滇黔,渐向文明”[1]。长江是滇云文化与中原文化统一发展的强劲纽带。
珠江,中国第三大河流,源于云南曲靖,其上流称南盘江,下游称珠江,流经贵州、广西、广东注入南海。沿南盘江往黔桂粤,自古就是云南与黔、两广地区交往的交通通道。战国、两汉时期,云南境内的句町、滇国通过文象郁水道与珠江下游的南越国有了交往。所谓的文象郁水道就是利用南盘江或南盘江支流至珠江下游而形成的通道。这条通道下可达南越国首都番禺(广州附近),上可至句(gōu)町(云南广南等地)及其西边的滇、嶲(xī)、昆明等西南夷地区。在这条通道上,目前已在广西田东县祥周锅盖岭发现三座战国晚期的墓葬,出土了许多滇式的戈、剑和中原式的矛等[2]。在广西西林县普驮的驮娘江畔也发现了相当于汉初的墓葬,出土了鎏金铜棺、石寨山式铜鼓、中原式鎏金铜马、六博棋盘等[3]。由此可见,珠江也是中原文化与滇云文化接触的又一媒体。唐代发展起来的滇桂南盘江邕州道,到宋代,由于大理买马的兴盛和川滇交通的闭塞,使云南沿珠江往黔桂的大理买马道成为当时中原文化传输云南的主要通道。南宋时大理国人到邕州贩马,曾求购儒家经典、中原文化教本等,从邕州输入云南的文书、文化用品成为当时的一大交易商品,反映了通过南盘江邕州道所进行的文化交流。
云南北部横断山纵谷地带是青藏高原的延伸,高原上一个个深邃的山谷是滇西北民族及藏民游走畜牧的走廊,唐代吐蕃势力曾经由此深入到云南的腹地洱海地区,吐蕃文化渗入滇西北地区,极大地影响着这一地区各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风俗、宗教信仰,今天滇西北的大部分地区也还是藏传佛教流行区,这是滇云文化与青藏高原文化交流的结果。
注解:
[1]王夫之:《思问录·外篇》。
[2]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田东发现战国墓葬》,《考古》1979年第6期。
[3]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西林县普驮铜鼓墓葬》,《文物》1978年第9期。
网页编辑:金湖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