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地理环境  
  经济土壤  
  社会结构  
  起源与发展  
  哲学思想  
  宗教文化  
  滇云教育  
  滇云史学  
  滇云文学  
  艺术与科技  
  滇云名胜  
  滇云风俗  
 
 
  首页>>滇云文化>>地理环境
越人生长的滇南丛林


    古代在云南南部生活着僚越各部族,又称为越人,是今天壮族、傣族等壮侗语族壮傣语系民族的先民。他们生活的区域大约是云南南部的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红河州及文山州一带的滇南丛林地区,处于云南南部边境,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境,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为近邻

滇南丛林地区属于云南低纬度、低海拔的热带、亚热带地区,这里山势渐低,河谷渐宽,具有高温高湿度、静风多雨的气候特点,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滇南丛林地区分属于两条大河流域,红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红河流域地区大约是今天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澜沧江流域地区为今天的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历史上两大流域地区的发展各具特点。

红河在云南境内有两大支流:一为元江,一为李仙江。元江有东西两源,东源出自祥云县,西源出自巍山县,两源汇合后称礼社江,向东南流入元江县境内始称元江,流经楚雄、玉溪、红河3个地州,从河口出国境,经越南北部,注入太平洋。李仙江发源于南涧县,流经景东、镇沅、墨江、普洱等县,在江城县流入越南。红河流域内多为红色沙页岩地层,水呈红色,故称红河。红河流域主要有哀牢山系,哀牢山脉沿红河两岸分为两支,蜿蜒伸展至河口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的北部,多为海拔10002200米的高原丘陵,在高原上镶有十余个绵延十多万亩的平坝,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滇南最重要的农业区。红河流域的南部重峦叠翠,沟壑交错,有海拔3000米的高峰,也有海拔仅76米的低凹深谷。在红河两岸,哀牢山间,生长着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各种林木,有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属于海洋性亚热带气候,又因海拔不同,气候立体变化显著,而且地下矿产十分丰富,锡的储藏量居全国首位,铁、铜、铝、锰、铅、锌等也有大量的蕴藏。

红河流域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19652月在开远市小龙潭煤矿发现了距今1500万年的腊玛古猿齿化石,表明这里早有人类活动。战国西汉时,红河上游有进桑部族。西汉中央王朝在云南置郡,红河流域属益州贲古县。三国时,蜀建兴三年,置兴古郡,即为今天的红河地区。南诏统治时,属南诏通海都督府管辖。明清以后为临安府地,始终是中央王朝经营滇南的重地。

奔腾流淌的红河自古就是云南主要的对外通道。早在汉代,沿红河有道路出进桑部族通往越南北部。南诏时,著名的安南通天竺道,沿着红河河谷,从今天越南河内北上,由古涌步(今云南河口)进入云南,经过安宁、大理,西出永昌至天竺(印度),在当时是中印交通重要的国际道路。元明清时,红河地区锡业发展,红河是大锡输出的主要运输线。近代的滇越铁路也是沿着红河走向修建的。因此红河地区自古就是云南交通较发达的地区。处于交通沿线的建水、蒙自、开远等城镇和大锡主产地个旧,逐渐发展成为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由于红河流域地区的对外交往主要是通过红河水道,经由越南北部与海外各国、各地区发生联系,因此红河流域地区与越南北部经济文化关系非常密切,相互影响。越南北部在唐代以前,曾属于中央王朝的辖地,并长期接受中原大陆文化,是中原文化的流行区。加之红河流域地区往北通过昆明地区有道路通巴蜀。往东与黔桂等地交通便利,而这些地区都是中原文化的传播区,所以,自古以来红河地区就主要受先进的中原文化影响,并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

澜沧江流域的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地区,处于横断山脉的南沿,与缅甸、老挝接壤。区内地势北高南低,澜沧江以东和北部地区多为高原山谷,西南部多属低丘、宽谷和平坝地貌。区内气候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具有高温高湿的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各种植物生长茂密,保持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特别是西双版纳,被称为动植物王国。

奔腾咆哮的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顺横断山而来,流经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澜沧江自我国西双版纳244号界碑处出境后,始称湄公河,又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太平洋。澜沧江在云南境内上游河水汹涌,不利航行,但到了思茅和西双版纳以后,河谷渐宽,河水渐缓,便可通航。

处于这样的地理环境下,澜沧江流域物产丰富,盛产稻米和各种热带、亚热带作物。唐代这一地区已经有养象代耕牛进行农耕,及“茶出银生城界诸山”,产荔枝、槟榔、椰子等热带水果和各种香料种植的记载[1]。今天这里依然是云南名茶——普洱茶主要产区,及重要的产粮区和热作区。

澜沧江流域主要生活着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和苗族等各民族。早在公元前2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傣族先民的记载。公元12世纪,傣族首领曾先后几次派使者到东汉王朝朝贡,接受汉朝皇帝的赏赐和封号。云南南诏、大理地方民族政权统治时期,澜沧江流域为南诏七节度之一银生节度统辖区域。大约在公元1180(傣历542),在澜沧江流域的傣族首领叭真以今景洪为中心,统一了各个分散的部落,建立“勐泐”地方政权,以“天朝皇帝为共主”,并受宋朝封号,被授予虎头金印。13世纪,元朝结束了大理地方民族政权,在景洪建立了“彻里军民总管府”,明朝在这一地区设“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实行土司统治。清代沿袭明朝制度。到近代大量的汉族移民涌入,使这一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开发。

澜沧江流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历来交通比较闭塞,特别在历史上,自澜沧江流域往北、往东的交通道路长期得不到开发,与中原的交往较少。秦两汉时期,这一地区属于哀牢地,几乎还是莽荒一片。南诏时期,为银生节度府辖地,但开发程度仍很低,仅有青木香山道作为对外交往的通道。明代为车里宣尉司,缅甸往云南内地“贡象下路”经过这里,沟通了澜沧江流域与内地和境外邻国的交往,清代以后,这里成为云南茶叶的主产区,不仅有茶马古道通往内地及西藏等地,而且有通道与东南亚和世界联系。

受北高南低地势的影响,依靠澜沧江河道的交通作用,这一地区与邻近的东南亚各国的交往较为容易,当地各民族跨境而居,在经济、文化、风俗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相互影响。当10世纪以后南传上座部佛教在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形成了小乘佛教文化圈。云南澜沧江流域在地理上与这些国家紧密相连,小乘佛教文化圈对澜沧江流域地区形成了半环包围,小乘佛教通过民族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往等各种渠道,逐渐渗透澜沧江流域。从此,这一区域的傣族也与其周边的东南亚国家的人民一样,笃信小乘佛教。这正是东南亚国家接受了印度原始佛教的影响后,通过各民族的交往,经由澜沧江通道作用,逐渐渗入这一地区的,使之成为云南独特的小乘佛教的流行区。这些都反映了东南亚文化在这一地区的巨大影响。

注解:

[1] 樊绰:《云南志·云南管内物产》卷七。

网页编辑:金湖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