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文化理论  
  史前史研究  
  考古专论  
  红山·辽西文化  
  北方文明和草原文明  
  华夏源流  
  文化大系研究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学术综述  
  文化交流  
 
 
  首页>>草原文化>>红山·辽西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王惠德

  墓地北区有一座大墓(M 677)。墓口长3.17米,宽

1.1米,墓口至底深3.55米,方向为325°,墓南壁有龛,龛内放置随葬陶器,墓内置木质葬具。该墓的填土曾经经过不规则的夯实,靠近南壁的填土中有一条朽坏的红色织物痕,因其折绉成束,幅宽不明,自墓口曲折延伸至葬具之上,填土中埋全猪一只,猪被断去四脚置于壁龛中。壁龛门宽同南壁,龛内东侧置陶爵、鬶各1件,西侧置陶壶2件,陶樽1件,中央置陶罐2件,陶鬲1件,中央置陶罐2件,陶鬲1件倒扣在陶罐口之上。在这组鬲、罐与壶、樽之间,放置猪脚。木质葬具已腐朽,长1.8米,宽0.4米,形似长方形木箱。墓主人头向北,面向东,为侧身直肢葬。头部有松石珠子22枚,贝4枚,玉珠6枚,大理石珠子1枚,相间串缀成项链。双手都戴有铜指环,左手6枚,拇指1枚,食指、中指各2枚,无名指1枚,该墓出土陶器8件,除鬶、爵无彩绘,其余6件均有彩绘。绘的方法是先以白色画主纹,再以红色画地纹。鬲的腹部主要画一种纹饰,图案单元呈折线分割,是以白色画横、竖直线联络呈直角转折,转折处画不同方向的“C”形卷曲,相聚呈花头,形似鸟啄羽冠。白色主纹都是先以细线双钩轮廓,而后填满,再画红色地纹。随葬的两件陶罐上的纹饰不同。扣有鬲的1件,纹饰布置较繁复,肩腹之间用较狭窄的纹带横向区分画面,肩上所画纹饰与鬲腹上的纹饰结构相同,只是图案中的两条分割线的转折直角接近呈对顶角,图案整体外观颇似方形格,内画卷云纹。腹部是将一匝带状画面垂直分割为若干矩形格框,在格框内填入有“目”纹的单元。线条流畅,形象威严,给人以神圣的感觉。另一件陶罐的肩腹之间也是以狭窄的辅助纹带横向分割画面,肩上与腹部的纹饰同第一罐相同。另外3件陶的纹饰也与其相似,只中纹的折线结构更加明显。这样的大墓仅占总数的1.2%,应属于贵族墓葬。

  北区的另一座墓规格要低许多。M702墓口长2米,宽0.55米,深2.2米,无葬具,头向偏北,面向西,侧身直肢。墓南壁有龛,放随墓陶器4件,1件罐,3件鬲。东侧置假圈足罐,其中一鬲倒扣罐口之上。另两件置中央和西侧。3件陶鬲均无彩,惟于假圈足罐上保存彩绘。图案单元呈折线分割。白色主纹自罐颈下一匝竖双线窄带开始,垂直向下伸展,在横竖线顶端都画对称相向的“B”卷曲。白色主纹用细线双钩后填满。工艺比大型墓简单。

  南区的M3是一个16~18岁的女性墓,出土了3件陶器,其中有一件红陶钵与高台山文化相同,这类墓在北区和中区也有发现。

  大甸子墓葬群从分布规律上明显有等级差别,尊贵与低贱的区分,北区地位高,中区次之,南区较差;而中区又以a为上,其余次之。其中北区内也有差别,但随葬丰厚者皆出于北区,这里应是贵族茔区。整个墓地一般都是男性墓随葬石斧,女性随葬纺轮。但在北区的大型厚葬墓里,却只有精美的玉石装饰、精致的彩陶,却没有生产工具。这些现象说明墓主人生前已脱离了生产劳动,这里已不是氏族制度下的共产主义了。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陶器中,专门有一种礼器,不但烧制火候低,而且彩绘方式独特,比如墓葬中的彩陶均为烧后施彩,而且描绘精巧,但容易脱落。结合石器中的乐器——石磬的出土,骨器中的占卜工具——卜骨的发现,这些属于传统的“礼”的范围内的客观文物,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这里已进入文明时代。


123456789